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朱自清还不让家里人吃
在重新组建家庭后,朱自清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炮火,震碎了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期待,此时,一个救亡图存的国家亟待仁人志士们扛起民族的脊梁,朱自清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一篇篇对抗反动政府的檄文,并竭力将民主、独立、解放的思想传播给民众,而他的所作所为也被国民反动政府视为眼中钉。
在这样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朱自清从没有放弃过自己作为“斗士”的信念,他一面跟随学校南迁,成为西南联大的中国文学系主人,另一面又积极组织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在成都召开的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上,他不仅现身出席,还慷慨陈词,报告了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得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也许,作为一名父亲,他并不是最称职的,但对于他所热爱的国家和民族,朱自清真正做到了“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在国内革命战争进入到最紧迫的时候,朱自清以坚不可摧的信念投身到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尽管他深知这样的努力不亚于杯水车薪,可依然坚决拒绝了配售面粉。
他的家里,还有八个孩子嗷嗷待哺,不过,家人们没有一个对此有怨言。
妻子陈竹隐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病。殊不知,多年的抗争早已熬干了他的身体,刚刚五十岁却和风烛残年的年纪一般,生命即将走向油尽灯枯。
医院的医生都劝他要好好静养,不要操劳,也不要熬夜写稿。可朱自清总是答应得好,然后回到家里就忘了,他废寝忘食地写着,每一字每一句都犹如杜鹃泣血,感人至深。
一直到1948年8月,朱自清才停下了自己的笔。
在胃穿孔带来的无比痛苦中,他陷入了深深的昏迷,此时,再先进的医学此时也药石罔效了,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忧虑,朱自清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人世。
而他留给家人们的最后一句话,不是依依不舍的留恋,而是谆谆嘱托:
我不吃美援面粉,你们也不能吃,宁可饿死,也不能叫外国人小看了。
一名文人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肯食嗟来之食,用自己的以身作则展现出铮铮骨气,这样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实在让人震撼!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朱自清就会发现——那《荷塘月色》中的荷花、荷叶不正是“自清”的写照吗?
身处困境,却不同流合污;身处困境,却傲然独立。
这就是朱自清。
作者:江湖笑笑生
责任编辑:茶九
审核: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