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故事幼儿园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2 09:26:56

和陶寺遗址发现的早中期大型夯土城墙相比,运城盆地的庙底沟二期类型没有发现城址,正是“城郭不脩”的直接体现,缺乏军事防护能力的夏部落被陶唐氏讨伐,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禹先祖所在部落之所以被称为“西夏”,正是因为夏墟位于陶寺西南之故,直到春秋时,这里依然被叫做西土。战败之后的夏部落被迫开启了迁徙之路,而接纳他们的正是有崇氏部落。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故事幼儿园(9)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鲧。

鲧是有崇氏的首领,居住地在豫西崇山一带。《史记》曾言鲧是大禹之父,但有崇和夏后分属两个不同的氏族,后来组成夏朝核心的12个氏族中,也没有有崇氏,所以,鲧禹并非是带有血缘的父子。

事实上,在更早的文献如《山海经》和《天问》中,提到鲧和禹的关系时,用了“鲧复生禹”“伯禹愎鲧”这样的描述,当然,男人自然是不会生孩子的,背后所指其实是鲧对禹部落有再造之恩。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故事幼儿园(10)

在鲧卷入和舜帝的争斗被*后,有崇氏部落衰亡,同样作为昔日被征服者的夏部落不得不按照共主的指令,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游走于九州之间去治理洪水。

所谓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所指代的也并非是大禹个人的家门,而是整个夏部落的始居地:晋南(夏墟)。以大禹为首的夏后氏族群在治水过程中多次途经故地晋南,却又不敢回去,正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真实写照。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故事幼儿园(11)

直到大禹治水成功,夏后氏在有崇氏故地建立根据地,“禹都阳城,避商均(舜之子)”,“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才得以践天子位,并发起了对夏墟的收复之战。

考古发现,陶寺中期的贵族墓葬在晚期多次被盗扰,宫殿和具有“观象授时功能”的大型建筑也被毁坏,M26号墓和H35号灰坑在考古发掘均发现了至少2次人为捣毁,这些墓葬经历了两次盗扰后仍出土不少随葬品,表明毁墓的目的并非盗取随葬品,而是有组织的报复行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故事幼儿园(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