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机器逐渐代替人工的时代,"老药工"逐渐变成稀缺资源。"有些人工活,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就拿切片来说,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我把白芍切到0.1—0.2毫米,但机器就做不到。"虽然现在很多设备都进步了,但在炮制的重要环节,廖慧安还是坚持自己的手工活。近30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炮制爱好者慕名前来,在其门下学艺者有50余人,后来基本上在全国各地的中药饮片厂担任技术骨干,默默地将“樟树帮”炮制技艺发扬光大。图为2018年8月29日,老药工廖慧安切出的白芍薄如蝉翼。(曾双全摄/光明图片)
专注一事,从容踏实,不惧枯燥和漫长,廖慧安一直坚守的正是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他始终遵循着"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以赤子之心,琢时光之影,平凡而不失伟大。图为2018年8月29日,老药工廖慧安展示"白芍飞上天"。(曾双全摄/光明图片)
中药炮制工序繁杂,浸、泡、锻、煨、炒、蒸、煮,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廖慧安举了一个例子,熟地黄、黄精的炮制需要"九蒸九晒",在蒸汽和阳光一次次的交替作用下,药体中的多糖转化为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单糖,这样药效才会更好。中草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就是药工们流汗的过程。图为2018年8月29日,老药工廖慧安正在蒸黄精。(曾双全摄/光明图片)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药工,是一项良心事业。那个时候的药店都是前店后房结构,前面卖药,后面加工。药工如何制药,外人是看不到的,似乎多一味,少一味,增一分,减一分无关生死,不伤大局。但廖慧安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一丝不苟地将一把把草,一块块根,"变"成一剂剂治病救人的良药。图为2018年8月29日,老药工廖慧安正在查看经过九蒸九晒后的九制黄精成品。(曾双全摄/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