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16年,闲居寡欢,
种田,饮酒,哲思。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节选自《饮酒·组诗》
这首诗,
是写鸟,也是写自己。
离群的小鸟,黄昏里徘徊良久,
在青松上找到托身之所。
疏狂的我,不愿同流合污,
宁可回家种地。
栖栖独飞,
是因为在周围找不到同类,
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从容,
不依附,不苟且。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的王维,
是孤独的。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自闲的李白,
是孤独的。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的孟浩然,
是孤独的。
人生而孤独,
有些人竭力逃避,
有些人坦然接受。
后世有本书《自在独行》中也写道: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
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
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真实的孤独,好过虚假的热闹。
公元426年,
卧病在床,生活极困难,
不受嗟来之食。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节选自《有会而作》
有道是:麻绳专挑细处断,
厄运专挑苦命人。
人进花甲,本应安享晚年,
怎料我先是遇上灾荒,后又卧病在床,
生活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来探望,
有请我去他手下当差的意思。
但因志不同、道不合,
我拒绝了檀道济的好意,
还让妻子将他带来的慰问品退还。
即便贫病交迫,从未怨天尤人。
即便生活困顿,也要励志守节。
做人,再苦再难,骨气不能丢。
这是我最后的倔强!
正如后世的叶嘉莹先生对我的评价:
在精神上,陶渊明掌握了“任真”的自得;
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穷”的持守。
因此,他终于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
而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
足以托身不移的止泊之所。
从世俗角度来说,
我无疑是个失败者。
跳出世俗层面,谁又能说我
不是一个大写而高尚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