橦技图-莫高窟第61窟-五代
这种杆技在唐代被称为“橦技”,属于百戏之一,是很受欢迎的传统娱乐项目。演员需要经过长年的训练,才能在杆子上保持平衡,演出时更是需要万分小心——那个年代可没有威亚。
而且这些“橦技”在充满佛教气息的敦煌壁画里还往往承担着一些传道的作用。
今天仍然有很强的娱乐作用
比如莫高窟第85窟、第61窟里《楞伽经变》的橦技图,其实是幻术师制造的幻术,让观众在赞叹之后能够马上领悟“世界万有皆心所造”的道理。传统游戏还真是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橦技所隐藏的佛学哲理还比较单一,要说起能在方寸之间表达多种多样道理的传统娱乐项目,还得看木偶戏。
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
虽然孔子对“始作俑者”深恶痛绝,但能够通过简单构造实现人物形象,从而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人偶玩具此后还是层出不穷。而且从汉代开始,这些偶像已经从丧事转用转向丧喜两可了。到了唐代,无论是中土还是西域,木偶戏已经蔚然成风。
莫高窟第31窟窟顶东披的《法华经·序品》中就有一幅“玩木偶图”,画面中女子右掌托着木偶,右臂前伸,逗弄面前的孩子玩耍。很显然这时候的木偶戏也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载体了。和流传至今的木偶戏和布袋戏之类的娱乐活动比,传统的木偶戏已经相当成熟。
嘿嘿,就不给你
戏玩木偶-莫高窟第31窟-盛唐
如果觉得用木偶表现神鬼凡人不过瘾,在敦煌壁画里,人们还可以选择亲自戴上假面,扮演各色人物。
比如这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