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各种体质的特征对于优生优育、养生保健以及辨证施治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体质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孙国强等通过对某成人高校学员的调查发现,健康人群亦有不同体质类型,其中正常型8.1%,偏阴虚型31.9%,偏阳虚型43.1%,偏湿盛型11.1%,偏气虚型5.6%。显然,上述人群大多属于偏颇体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占91.8%)。
笔者着重研究男性育前中医体质分型。
育前男性作为整个人群的一部分,既有其中医体质方面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一般性即他们的体质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特殊性在于育前男性正是阳性旺盛、正气足之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笔者认为,育前体质主要应定义为生理性而非病理性,即应属于“亚健康”范畴。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阴阳是其功能的基本分类属性。故将体质分为以下七种:
1.气阴质:元气于常态内偏少,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偏于低下。平素语声低怯,易体倦乏力,怕冷不怕热,汗多,食少,舌偏淡胖,苔白,脉偏无力。若患病则易得气虚类证,或气虚,或气陷,或气不固,或气脱。
2.气阳质:元气于常态内偏多,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偏于亢进。平素性情或急躁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怕热不怕冷,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易得气滞类证,或气滞,或气逆,或气闭。
3.血阴质:其血液于常态内偏少。平素面色、唇色偏白,肌肤干燥、眠差多梦,舌质淡、脉偏细无力。若病则易得血虚类证,或血虚,或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