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有一段班主任来家访时对爸爸的灵魂拷问:
“别的孩子写作业到11点,你还有时间让马飞玩电脑?如果不反复预习和复习,怎么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而爸爸用一个馒头的比喻反问班主任:一个已经蒸熟的馒头,把它反复蒸,它就比新蒸出的馒头好吃吗?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学生通过不断练习、背诵使自己终生不忘,这是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时说过:通过反复练习来增加对所谓的知识点的掌握。
但是这里我们细想一下,这些知识点是孩子自己主动获取的吗?是孩子主动想学的吗?孩子通过反复练习记忆之后又能将老师灌输的知识转化为多少给自己呢?
假如把孩子比喻成一个盛水的木桶,这种教育形式就是为孩子“灌满一桶水”,不管孩子是否能接收到老师灌输的知识,不考虑老师单方面灌输的知识是否会扼*孩子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减弱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接受“灌满一桶水”的教育,为什么不尝试教会孩子自己学会从老师那儿“取水”的能力呢?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唤醒孩子的“生命源动力”,即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主动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的内驱力?
首先,要学会做到以下四点:
一:“你自己的事,不用问我”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孩子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问:“那我也可以不睡觉吗?”
爸爸知道儿子的小心思,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命令和说教,而是说了一句:“你自己的事情,不用问我。”
就接着工作了,孩子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自由,但看看爸爸,也拿起教材认真翻看起来。
有多少家长能分清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又能把孩子自己的事还给孩子呢?
相反,大多数家长喜欢通过说教、命令与惩罚等方式去干涉与控制孩子的生活。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失去了做事情的主动性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还会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就像前几天小凌妈妈找王老师“哭诉”,说都喊不动孩子写作业,暑假看电视打游戏一玩就是一天。
王老师就问这位妈妈:“通常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您一般都在做什么呢?”
“看看电视,或者刷一刷手机,这样安静的时间比较少,我通常会放松地玩一下”。
这位妈妈的行为在很多家长身上都存在,一边催促孩子写作业,一边自己玩手机看电视~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行大于言,就像电影中的爸爸一样,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孩子,比说一百遍更有效。
孩子的成就感,不是来源于我听从了家长的命令,而是我自己做出并执行了负责任的决定,这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开始。
二:“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学员小杰从小就被老师说成“缺根弦”,连他妈妈送他来学习时也一直说“他本来就很笨。”
但是到众格教育之后,我们老师都很坚定地告诉他:“你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只是比其他小朋友起步晚,我们努努力很快就能追赶上他们了,别灰心!”
这些鼓励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小杰长期被否定与打击下的黑暗生活中。
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学习的动力与内心的力量开始恢复。
我们身边有太多孩子,就是毁在父母以及教育者不负责任的语言暴力中,他们被贴上各种不好的标签。
久而久之,这些标签就内化到心里,让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就如别人说的那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