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河补习班》中,最先出现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便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作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举办的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这一届亚运会成为许多中国人抹不去的记忆。而电影中的马飞,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装扮成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在路边欢送火炬的传递。又如1998年夏天发生的特大洪灾,灾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群众则在救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电影中,这次洪灾几乎造成了父子二人的生离死别,在洪峰来临之际,救灾战士们劝马皓文离开,而为了找到儿子马皓文用战士的扩音器不停呼唤儿子,最终马飞用一个自制的皮筏游到了父亲身边。此外,1997年香港回归、2003年张国荣去世等,在电影中也有所展示,而最终电影的时间结束于2019年,观众在一个个时代标志的出现中,成为一个和马飞共同成长、出生入死的人。
音乐在《银河补习班》的共情激发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父子出游时的音乐为陈明的《快乐老家》,高老师出现时的音乐为毛宁的《晚秋》,马皓文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时的音乐为韩磊的《走四方》等。老歌一方面对情节发展、人物情感有着暗示与烘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作为时代标志,满足着观众的记忆需求,激荡着观众的情绪。
从近年来文牧野、忻钰坤等新一代导演的创作实践中不难看出,相对于第五代导演对宏大叙事与民族寓言的偏爱,他们更热衷于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刻画一种观众能够“心有戚戚焉”的生命体验,而其作品也往往因此而更能得到观众的积极回应。《银河补习班》意味着邓超和俞白眉也选择了这条创作道路。电影立足于中国现实的教育状况,以戏剧性的方式对一对父子完成编码,并在还原生活场景时插入时代标志,让电影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而对教育经历、对父子关系乃至对人生有着叹息和遗憾的观众也对电影感同身受,其思路和情绪在电影的带动下实现了同频共振。尽管电影还存在一些缺憾,但在宣教表达和意念共享这方面,《银河补习班》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