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出血热#登上热搜榜榜首。紧接着,“西安的朋友别吃草莓了,大棚内有老鼠将病毒传播在草莓上,吃了会得出血热”、“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引舆论热议,甚至恐慌。
出血热和草莓真的有关系吗?其背后真正传染源为何物?遭遇了出血热又该如何应对?
何为出血热
出血热,全名“流行性出血热”,也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乙类传染性疾病。
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是啮齿类,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出血热病死率很高,被带出血热病毒的老鼠咬到、食用了这类老鼠爬过的食物和水、接触到它们的血液、尿液、粪便等,都有可能传染上出血热。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目前引起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种,即由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Ⅰ型),以及由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Ⅱ型)。历来认为,陕西关中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黑线姬鼠携带汉滩病毒引起,是我国I型汉滩病毒的重要疫区。
需要注意的是,黑线姬鼠的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而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则较低。
吃草莓会得出血热吗
一般认为,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部分人发病,大部分呈隐性感染。其中,男性青壮年农民、工人因职业接触导致发病率高,儿童虽也易感,但发病者较少。此外,出血热患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很少有2次感染发病者。
可以放心的是,汉坦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为罕见,仅限于中国见不到的汉坦病毒安第斯毒株。因此,人不是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不会传染。
而针对“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有没有关系”,12月18日,有媒体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以及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得知,吃草莓和出血热二者并没有关系。同时,西安市长安区农业部门已经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跟吃草莓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大小便等,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且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
高发地区如何防控
自1950年至2020年底,我国出血热已累计报告168万例。近20年,我国的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疫情仍反复波动。陕西省的关中地区一直是这种疾病的高发区。
此外,江苏省也是出血热的老疫区,发病集中在连云港、盐城、宿迁、南京和常州等地。北部地区全年呈现夏季小高峰和秋冬大高峰的流行特征,南部地区则以夏季流行高峰为主。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防鼠灭鼠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叶峰表示:“出血热的预防首先就是不去接触老鼠,其次在打扫卫生时戴上口罩、勤洗手等,这些日常措施就可以避免。”
还需要小心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比如在有鼠类活动的大棚中,边摘边吃未经清洗的草莓,就有一定感染风险,清洗后就远远达不到传播所需要的病毒量和条件。
对于其他地区,远途而来的高发地区食物造成感染的几率很低,常规清洗(最好充分加热)即可。
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汉坦病毒的特效药物,要避免严重后果,需早发现并及时就诊。
人们在接触病毒后,一般在1~2周后发病,最初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发热是本病早期必有的症状。
发热同时还会伴有“三痛”和“三红”,即头痛、腰痛、眼眶痛,包括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还会出现颜面、颈、胸部皮肤充血潮红,重者呈酒醉貌。
此外,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如发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就医,以防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