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怎么培养法治思维,大学生应如何培养法治思维的认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0 13:09:27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高校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也是重要的普法基地。因此,高校的法治教育,不仅在于依靠院校培育优秀的法律人才,更在于在全体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因此,高校法治教育领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阵地。

一、法律思维方式是大学生必备的思维方式

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在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上存在一些不足。重视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是适应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得出的具体结论往往会有所不同。比如,拾金不昧、返还多找的钱,从道德角度来看只是提倡性的行为,如果做了会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没有这么做也不会受到制裁。但是如果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钱财应该是作为不当得利返还给失主、商场的义务行为。否则,数额巨大、拒不返还可以构成非法侵占罪,受到严厉制裁。

当代大学生普遍对社会中的法律热点事件表达关心,也会通过各类新闻媒体了解法律案件、法律常识。例如,根据调研和研究,当代社会大学生中有2/3的大学生表示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纠纷时采取报警或者寻求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而不是过往沉默、忍气吞声的方式。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本身对于自身权利以及法律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法治思维的培育不仅依靠自我学习,更需要系统化的法治教育。或许在传统观念中,只有接受过正统法学教育、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法科生才有必要养成法治思维,但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尽管法学专业人员会更系统地用法律思维思考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但普通大学生仍需养成法治思维。因为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规则体系,与每个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道德思维方式不是伦理学家的专利一样,法律思维也不是法律工作者的专属。法律思维的形成,是每个大学生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目前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代法治社会中,大学生是否具备现代公民意识,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准。法治教育也应当作为健全大学生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然而,当前教育现状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法律本体的知识教育,忽略与法治文化背景因素以及其他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联系。因此在法治教育中难免形成法条教育的机械教育形式,注重受教育者认知的培养,忽略能力和认同感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法律思维能力的训练被忽视,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对于法律价值把握的能力降低,不能准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导致学法而不知用法、知法而不习惯用法的现象发生。

其次,法治教育在解读过程中,还存在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的重要时期。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处理好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懂得保护合法权益的手段,极个别人还施行了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在高校教育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们对于方法论的掌握,理解法律的逻辑体系,以及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法律的系统知识,这对于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措施

首先要普及法治教育。大学生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来思考处理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某种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要以法律标准为基准,如果脱离法律来处理问题,就不符合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高校改进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中,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法理学等学科,帮助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再加以对各种法律的划分、具体内容、适用范围予以详细论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高等教育后,能够真正理解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

其次,要重视多样性课堂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法庭、针对社会热点新闻等方式让大学生们理解法律的概念。尤其需要调动大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法律的运用性和实践性。要让广大大学生们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最后,要在校园中大力营造法治氛围。高校不应该仅从宏观架构上做到“依法治校”,更需要将法律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校园讲座、普法进社区等形式,让法律意识成为大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社会的文化观念有其历史继承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教育在人的观念塑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礼记》所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要审慎而开明地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加强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

唐鼎诚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