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之士的介胄是什么用法,介胄之士不拜的胄怎么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1 07:42:58

介胄之士的介胄是什么用法,介胄之士不拜的胄怎么读(1)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西汉名将周亚夫“胆大包天”的这句话,把将军“甲胄在身”的不便描绘得非常清晰。

而汉文帝的一句话“嗟呼,此真将军矣!”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随着周亚夫细柳营的胜利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甲胄”是如何来的?

甲,铠甲;胄,头盔。虽然将军浑身的装备不止铠甲和头盔,但是“甲胄”足以代指将军浑身上下的所有装备。

“甲胄”本来只是野兽身上厚厚的皮革制作的,足以保护战士打猎、甚至行军打仗;但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剑、铁剑等武器,甚至有“削铁如泥”神兵利器出现,“甲胄”技术也进一步革新,出现了铁甲。

秦朝一统天下,号称“带甲百万”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是很明显的,“带甲之士”的数量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军队战斗力的标准,而不是单纯的数量的堆积,可见“甲胄”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

介胄之士的介胄是什么用法,介胄之士不拜的胄怎么读(2)

“甲胄”可以在战场上保护将士的性命,穿戴起来也是十分不便。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甲胄”越来越完善,部件越来越多,一副完整的铠甲,将会有:兜鍪、眉庇、面甲、顿项、肩吞、胸甲、披膊、腹吞、捍腰、前裈甲、后鹘尾、裙甲、吊腿、拕泥遴,十分繁琐,相应的穿戴起来也是十分不便,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辅助穿戴。

兜鍪:就是指头盔,主要是为了保护将军的头、颈、喉、面部甚至肩部,主要有虎头兜鍪、凤栖兜鍪等形制

肩吞:是肩部的盔甲,对肩部有一点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具有装饰效果,主要以“兽型吞口”为主;

胸甲:当然是为了防护胸背部的盔甲,对于武将征战沙场极为重要,唐朝时期的“明光铠”受到西方的影响非常大。

介胄之士的介胄是什么用法,介胄之士不拜的胄怎么读(3)

“兵不解甲”就是说战士在行军打仗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就连睡觉也不能脱衣服、铠甲,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这虽然是表现军中将士极为精锐的一种表现,但也是因为“甲胄”穿戴困难的一种限制。

一旦在敌军偷营的时候将士们没有穿“甲胄”,就再也没有机会穿了,面对全副武装的敌军,只有一败涂地一个下场。

所以,“甲胄”穿戴起来非常的麻烦,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甲胄在身向皇帝施以军礼,才是最恰当的。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