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大家肯定不陌生,并且很多人都会知道它所代表的意思。但是肯定还有一小部分人不清楚,所以,容我再解释一次: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虽然大家对这个成语很熟悉,但是肯定还是有一部分像我一样的读友,不清楚这个典故的出处以及典故中的主人翁是谁?
“铁杵磨成针”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典故的主人翁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就是这个典故,让李白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要从距今1200多年说起,李白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作为一个富二代,李白并不缺钱花,出行骑得是金羁络骏马,佩剑是龙泉宝剑。由于家庭情况优越,小时候李白不喜欢念书,还经常逃学,外出游玩。
一天,李白又如往常一样没有去上课,而是选择了逃课郊游。当他来到郊外,沐浴这和煦的阳光、倾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欣赏着随风起舞的树木,李白不禁感叹:“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感慨过后,便一路前行,放肆的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好。
走着走着,李白就来到了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忍不住走过去, 好奇的问到:“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抬起头回答到:“我要磨一个绣花针。”然后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从这个故事中,还隐伸出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孔子先生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一个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的谦虚者,比做一个高傲自大的自负者,更能通往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