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在我们家乡十分常见的藤本植物根茎,散落在地上,就像一块块被狗啃过的骨头一样,所以就有了一种土得掉渣的名字,我无法将其翻译为普通话,只好用其学名:土茯苓。
名字虽土,可在我们小时候,土茯苓却是大家心中的宝贝,在山野里数不清的植物中,土茯苓有着一种超然的地位,果子是小孩子的零食,根茎是饥荒年代的救命粮。
土茯苓一般生长在比较低矮的丘陵山坡的半阴地上,到了深秋,当它们比手指头还小的果实由青色转为紫黑色的时候,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可以随便上山采摘,味道酸酸甜甜的,摘满两个口袋,基本上就是一天的零食了。
对我们这群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遍尝了各种野果,所以土茯苓那种小黑果对我们基本没有多少吸引力,我们扛着锄头上山专门找土茯苓,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它们的根块。
最早认识土茯苓,是在学校的“忆苦餐”上。当时吃了米糠团、芭蕉心、松树皮、耙齿胶、黄狗蕨和土茯苓,那一次,除了耙齿胶和土茯苓勉强能吃一点外,其它的东西真的无法下咽,所以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这种印象,土茯苓是最好的“救命粮”。
“樱桃好吃树难栽”,土茯苓的根块也是最难挖的一种,因为它长得太深了,几乎是直直的往地下长,有时候挖了一两米深,看到的还是藤条,不知道根茎到底在哪里。所以挖土茯苓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有时候要花上大半天,挖上四五米深,才能挖出几块土茯苓来。
土茯苓生吃有点甜甜粉粉的味道,虽然很硬,但削了皮一点点的啃,粉粉嫩嫩的富含淀粉,充饥的效果很明显。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带回家去,用炭火烤熟了之后才吃,又是另外一种味道,有种黏滑感,香喷喷的,可以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