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吃
端午临近,粽叶飘香,吃粽子是我国传统习俗。不少市民喜欢吃粽子,而且每天还把粽子作早饭吃,个别酷爱粽子的市民甚至放弃了正餐,顿顿都把粽子当饭吃。
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虽然粽子可以冷食,但会比较硬,建议从冰箱拿出来后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值得注意的是,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每次少吃一点,建议可选择小的迷你粽子。同时,建议粽子也要吃得清淡一点。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别粘糖,不要吃得太甜;对于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过于油腻、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使疾病急性发作。
2、粽子可解暑,多吃不宜
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虽然市场上粽子馅是林林总总,但常教授以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给大家提出建议:由于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因此,选择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
3、粽子的健康吃法
吃法一:粽子 热茶
中国人讲究喝热茶,一杯清香温热的香茶能帮你解暑、消食,是很好的健康饮品。因此,根据这个原理,大家可以在吃粽子的时候沏上一杯热茶,一定会帮您解除粽子的油腻。另外,热茶的种类我们首推红茶,具体种类不限,但一定要是热茶,因为冷的东西会让糯米变得更加的不易消化,最后产生腹胀的感觉。
吃法二:山楂、陈皮就粽子
山楂、陈皮这两种食、药皆宜的食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应用在消食、散瘀、去闷的地方,因此它们对于去除吃粽子后的油腻感和积涨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山楂还有绝佳的消脂效果,这二者和粽子同时,就能吃得健康又放心啦。
吃法三:搭配白萝卜
萝卜健胃、消食又通气,是养生的绝佳食品。对于老人、小孩和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凉爽的白萝卜,可以起到通气、去积食的作用。另外,大家还可以尝试一些和萝卜有相同效果的蔬菜,例如:芹菜、菠菜、洋葱等等,这些蔬菜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消化掉黏腻的粽子。
其实,粽子中的糯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反的,糯米本身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温补佳品。它有补血、健脾暖胃的良好功效,对因脾胃虚寒而引起的反胃、食欲减少等症也有很好的辅助食疗效果。只不过,由于糯米里所含的淀粉为一种支链淀粉,所以才难以肠胃中消化。但是,只要少吃,并且参考我们给您提供的健康吃法,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啦。
①不能和寒性蔬菜一起吃
粽子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蔬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冬瓜等,本身粽子中的糯米黏连,多吃不容易消化,在加上寒性的蔬菜,即使蔬菜中含有纤维成分,但是由于部分蔬菜性寒,也容易造成腹泻或腹痛。
②不能和寒冷的食物一起吃
粽子不能和寒冷的食物一起吃与不能和寒性蔬菜一起吃的原理是一样的,寒冷的食物会导致胃肠功能减弱,影响食物消化,尤其对于吃粽子的人来说更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③不能和油炸食物一起吃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除了忙着包粽子,还要炸菜角、炸麻叶。薛玉珠说,端午节吃粽子、菜角、麻叶是老传统,但违背营养健康理念。这三样都是难消化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加重胃肠道负担;另外,油炸菜角、麻叶是高热量食物,而夏天天气炎热,身体热量不易外散,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可能导致中暑。
④不能和高盐食物一起食用
粽子的内馅事先就已先腌制过或拌炒过,钠含量属于较高的食物,食用时应避免再沾佐料,如酱油膏、甜辣酱等,以免造成盐份摄取过多的情形,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对于减重民众,降低减重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