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毒辟邪
门悬艾蒲
《荆楚岁时记》:“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艾草独特的香气可以让“五毒”(蜈蚣、壁虎、蛇、蟾蜍和蝎子)远远地避开,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同时端午的艾草里含油量也是最高的时段,这时候的艾草有“一艾顶十艾”的说法。
涂雄黄酒
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这是因为雄黄酒有*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把雄黄酒涂抹在眼皮、嘴唇、耳朵孔、鼻孔周围,可以祛毒解痒,驱蚊避蛇,防治疱疹和疥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首重养阳
艾灸养阳
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端午之后即将迎来阳消阴长的夏至节气,阳气至盛之日,也是阴气渐长之时;而湿疫毒邪俱属阴邪,易消耗人体阳气。
天气炎热,无节制的使用空调,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耗伤人体阳气,损害脾胃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会引起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等。所以,端午时节需顺应天时,保养人体阳气。
民间有端午灸的传统。中医艾灸是运用艾绒对腧穴的温熨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益气温阳、温通气血、散寒除湿、拔毒祛邪作用的一种治法。端午前后辨证运用艾灸,可养阳扶正,增强体质,防病祛邪。
艾灸方法及注意事项
艾灸方法
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穴位或局部2~4厘米处熏灸,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且无烧灼感为度,每个穴位灸5〜15分钟,不能过长。
注意事项
艾灸更适合缓解“寒证”,使用应先咨询中医。艾灸时注意及时清理燃端的灸条的灰,避免脱落在皮肤上造成烫伤。
来源: 约见名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