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什么意思中文,照例什么意思三年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3 11:48:29

照例什么意思中文,照例什么意思三年级(1)

学生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吾子。”成祖践作,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崩,死。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C.“计直市之”的“市”指购买,与“百里奚举于市”的“市”意思不同。

D,“伺隙谗构”的“构”指设计陷害与“构怨于诸侯”的“构”意思相同。

1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16.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3 分)

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端庄稳重)沉静,好(喜欢)学问,从(跟从)儒臣讲论(商谈,商讨)不辍(停止)。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切中)军民利病(弊端)者白(陈述,禀报)之。或(有的)文字谬误(错误),不以闻(使......知道,奏闻)。太祖指示(指给……看)曰:“儿忽(疏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只是)小过(过错)不足渎(轻慢;亵渎)天德(代指皇帝)。”

成祖举兵(发兵),世子守北平,善拊(抚慰,体恤)士卒,以万人拒(抵抗)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依赖,依靠)以全(保全)。先是(起初),郡王高煦、高燧俱(都)以慧(聪慧)黯(狡猾)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勾结)(于)高燧(状语后置),阴(暗中)谋夺嫡,谮[zèn](说人坏话)世子。会(恰逢)朝廷赐世子书(诏书),为离间。世子不启(打开)缄[jiān](书信),驰(快马)上之。而俨先潜(偷偷地)报(告诉)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通好),使者至矣。“无何(不久),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打开)书视之,乃叹曰:“几(几乎,差点)*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之)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多次)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平民政事,各种事务)。四方水旱饥谨(灾荒),辄(常常)遣振恤(赈济抚恤;振通“赈”,救济),仁闻(仁者的名声)大著(闻名)。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党徒)日伺隙(等待时机)谗(说坏话)构(构陷)。或(有人)问太子:“亦知有谗(说坏话)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被处死),高燧以(因为)太子力解(解救)得免。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命令)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计算)直(“值”价值)市(买卖)之,科派(摊派力役、赋税或索取钱财)病(损害)民者罪不宥(宽容,宽恕)。戊戌,赐吏部尚书赛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纠正)惩(过失)纠缪(错误)”,谕(告谕)以协心赞(参与)务(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失误,错误)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上报,使......听到)。癸酉,诏有司(有关官吏):“条(分条陈述)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上报,使......听到)(定语后置),凡被(遭受)灾不即(立即)请振(通“赈”,救济)者,罪(判罪,惩处)之。”辛巳,崩(古称帝王之死)于饮安殿(状语后置),年四十有(通“又”)八。

赞(赞辞,一种文体)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保全)城济(帮助)师其后成祖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即登基)岁(每年)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尽)书(写),使天假(授予,给予)之年,涵濡(滋润;沉浸)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同等兴盛)哉。

(选编自《明史·本纪》)

材料二:

先是(起初),仁宗尝与侍臣论(讨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读书人)。”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及,达到)南人。”士奇曰:“长才(优异人才)大器(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这样)则将何如(怎么样)?”士奇曰:“试卷例(照例)缄(封闭)其姓名,请于外书(写)“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gòu](入我彀中,喻圈套、牢笼,即进入朝廷)矣。”仁宗曰:“然(正确)。如是(像这样),则北方学者(求学的人)亦感奋兴起(振作)。”

(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崩,死。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C.“计直市之”的“市”指购买,与“百里奚举于市”的“市”意思不同。

D,“伺隙谗构”的“构”指设计陷害与“构怨于诸侯”的“构”意思相同。

1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16.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3 分)

【参考答案】

12.D

13.D

14.D

15.(1)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4分)

(2)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请求赈济的,加罪。(4分)

16.①试卷应封住姓名,②封好的试卷需标注“南”“ 北”二字,③录取时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每条 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仁宗皇帝,叫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仁宗幼年时端重沉静,勤奋好学,跟从儒臣讲经论史,滔滔不绝。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成祖起兵,世子留守北平,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灵敏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暗中谋划夺取嫡长子之位,诬陷世子。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没有启封,驰马上报成祖。然而,黄俨已经先秘密地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都已经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掉我的儿子。”成祖登基,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永乐二年(1404),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仁德的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有人问太子:“也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自己作为儿子的职责罢了。”永乐十年(1412),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二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十二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评论:当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北京,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此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于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仁宗在位一年,用人行政,美不胜书。假使老天让他多活些年头,润泽百姓,休养生息,其功德造化之盛,岂不是能与汉文、景帝媲美么?

材料二:

在此以前。仁宗曾与侍臣谈论科举取士的弊端。杨士奇说:“科举应当兼取南、北之士。”仁宗说:“北方人的学问远赶不上南方人。”士奇说:“有优异才能、能干大事的人,都出自北方,南方人虽有很才华,但大多华而不实。”仁宗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士奇说:“试卷照例遮封他们的姓名,请在外面书写“南”、“北”二字,比如应当录取一百人,那么从南方录取六十人,从北方录取四十人,这样南北方人才,尽在掌握之中了。”仁宗说:“太好了。像这样,那么北方的学子也会受感触而精神振奋,奋发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