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韭菜子
方解:
白芥子:性温,可温肺经、温脾胃,能化痰、止咳平喘;
紫苏子:入肺经,可行气降气、止咳平喘,很适合咳、喘人群;
莱菔子:可健脾和胃,行气化痰、降气除满;
葶苈子:可泻肺平喘、降气化痰、行水消肿,适用于痰多、胸胁胀满、水肿的情况;
肺不耐寒热,葶苈有一点寒,可以调和热药,使得整个方子比较平和,更适合中老年人;
韭菜子:可温补肾阳、壮阳固精,肾阳足后有助行水利湿。
做法:为了减少对咽喉、脾胃的刺激,先把五种子微微炒制一下,然后捣碎放入小布袋,放入水中煮二三十分钟,晚饭后喝。
禁忌:容易上火、脾气急、阴虚阳亢人群不适宜。
03
真热假寒:脾阳虚
可吃“两豆”三伏贴
一、脾阳虚导致真热假寒
有些人,在怕冷的同时,又有舌苔厚、口干口苦等热的表现,这就叫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是由于脾阳虚,脾出现问题,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热内蕴。
体内有湿热,湿阻气机,就会导致阳气不能遍布全身,从而出现怕冷的表现。
真热假寒的特点:
口干、口苦、口黏,年轻人通常大便黏滞不爽;老年人的湿热通常伴有脾虚,会有大便稀溏的表现。
后背冷、脚冷,但手心热;还有咳嗽咳不出痰、胸闷不适的症状。
二、真热假寒人群可以“吃”的三伏贴
专家带来的第二可以“吃”的三伏贴,是由白扁豆、眉豆两种豆类组成,很适合夏季养生。
白扁豆:性温平,可止泄泻、暖脾胃,还能解暑;
眉豆:可健脾和中、止泄泻、暖脾胃、祛湿消暑。
用法:两种豆子各取一把,打豆浆或者和大米一起煮粥吃。
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