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前面解释过了,无非就是情感选择很多的意思。“一瓢饮”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意思是人的要求其实不多,“一箪食,一瓢饮”足以。
所以贾宝玉呆了半晌,大笑道:
虽然选择很多,但是我只要有你就够了。
正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贾宝玉的痴情专一,倒还是算得上的。也正因了这句话的上下情境,加上《红楼梦》这部千古名著的流传造势,这句话得以成为爱情表白中高端大气的忠贞不渝表率。
这句话固然是这段以禅论爱的关键,不过后面的一些对话,也蛮有意思的。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这瓢就是要在水上漂怎么办呢?这其实暗含对贾宝玉喜欢在少女从中流连的揶揄。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贾宝玉聪明得很,套用惠能和尚所说“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的禅语回答:又不是我要去水上漂,水再怎么浪,和我的取舍没有关系!
这番对答,虽然幽默,但是于禅、于爱情、于友情并不严肃——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高鹗续篇在人物性格方面衔接不自然的一些地方,当然这都是一些细节,而且各人理解不同。
林黛玉觉得贾宝玉敷衍,对这回答相当不满意,就不再遮掩,直接问自己的事情。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这种用一些东西来作比喻的所谓禅机问答,并不高明,不过两人关系到了这个地步,其实感觉有些故意了。“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呢?”——其实就这意思——林大小姐果然是个作精。
贾宝玉这时候就回了两句诗:“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不愧是通灵宝玉,随口两句诗里面,也是引经据典,诚意满满。上句见于《东坡集》及《笤溪渔隐丛话》:
苏轼在徐州时,参寥(道潜和尚)从杭州特地去拜访他。苏轼跟参寥开玩笑,就叫一个妓女去向他讨诗。参寥口占一诗:
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禅心,出家人的心。沾泥絮,沾在泥上的柳絮,比喻自己万念俱寂,不会再作轻狂之态了。
下句见《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往),南人闻之则思家,故郑谷诗云:‘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席上赠歌者》)”唱鹧鸪,其实是唱“鹧鸪天”之曲。高鹗在这里将“唱鹧鸪”改成了“舞鹧鸪”,想来是为了和上句的柳絮暗合。
这意思就是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死了,不如皈依佛门。
说到了这里,“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便飞向东南上去”,这就是最简单直接的老天应验之相了。意思是你既然发了这个誓,兑现就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这段话虽然看似谈禅,其实不过在对整部书情节做出铺垫。
这两位旷世爱情主角的未来走向和归宿,就在这看似高深、实则明显得不得了的“谈禅”中已经被决定了。
而贾宝玉发明的这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就跟随着世人对他们的传唱,成为众人耳熟能详的表白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