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七月半称之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最初并不是和民间鬼节一样,而是有其独特的意义。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而在南北朝时期,“目连救母”的故事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最后就演变成了盂兰盆会。不过在佛教中的七月是一个欢喜月,并不是鬼节。但是梵文盂兰盆原本意思是解救地狱受苦的鬼魂,在经过唐宋时期与民间鬼节的不断融合,最后这个7月15的习俗开始混用,三俗合一,逐渐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观念中,万物皆有灵。所以在七月半祭祀祖先的时候,善良的人们也不忘为那些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烧去一点香火,单独为他们祭祀一番,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敬孤文化传统。
实际上,在民间的传统中,从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选择七月十五来进行祭祀是道教、佛教和俗家最终结合的结果。现在民间七月半鬼节,大多以祭祀祖先为主,与清明、除夕等传统节日祭祀祖先的习俗大致相同。但区别在于,七月半要剪鬼衣、折纸等,而且很多地方祭祀祖先不在家里,而是在门口的稻床上,或者十字路口,而且还要点燃纸灯火把,照亮祖先回家的路。
不知道这样的风俗习惯,与您所在的地区是否一样?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一说您当地是如何度过七月半鬼节的?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