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是儒家还是道家,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02:13:42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让我们继续共读《中国哲学简史》,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新儒家的两个学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开端。

心学是儒家还是道家,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1)

01

在邵庸和张载等人的宇宙论之后,新儒家分成了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兄弟二人。号称“二程”, 哥哥是程颢,弟弟是程颐。程颢开创的新儒家学派,后来由陆九渊继承,王阳明完成,被称之为“陆王学派”或者说“心学”。而程颐开创的新儒家学派,后来由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完成,称之为“程朱学派”或者说“理学”。

心学是儒家还是道家,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2)

程颢和程颐

在“二程”的时代,新儒家学派思想还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但是到朱熹和陆九渊,以及后来的王阳明时期,理学和心学就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两个学派之间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两个学派争论的焦点是一个充满哲学意义的问题:

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由人心所主导的?

在程朱理学看来,万物皆有“理”(这里的理就是万物的内在规律和宇宙的本原的意思,后面会讲到),自然界的规律蕴含在事物中,他们提出了“格物致知”,主张从外部事物中去探寻和领悟世间万物的规律;而在陆王心学看来,世间万物的“理”也就是规律只在人的心中。他们主张遵从人的内心去探寻和领悟世间万物的规律。

02

关于朱熹的理性和王阳明的心学,我们后面会专门介绍。而今天让我们聊聊这两个新儒家思想学派的开创者“二程”,程颢和程颐的主要思想。

长兄程颢出生于公元1032年的宋仁宗明道元年间,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弟弟程颐出生于1033年,比哥哥小一岁,学者称其“伊川先生”,他们两人都是新儒家理学思想的奠基者。程颢和弟弟程颐自幼深受父亲程珦的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的影响,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他们的父亲是周敦颐的朋友、张载的表兄弟,所以他们年少时受过周敦颐的教诲,后来又常与张载进行讨论。还有,他们住的离邵雍不远,经常还会见到邵雍。而这五位哲学家的亲密接触,还是中国哲学史上留下过很多佳话。

程颢和程颐都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提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圣人,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调教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03

“心学”和“理学”的渊源

在思想方面,程颢非常欣赏张载的《西铭》,因为其中心思想是“万物一体”,这正是程颢哲学的主要观点。在他看来,与万物合一,是仁的主要特征。在程颢看来,人必须首先觉解他与万物本来是合一的道理,然后,他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这个道理放到心中。做起事来诚实地聚精会神遵循这个道理。这样的功夫积累多了,他就会真的感觉万物与他合一。他认为万物之间都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孟子说,“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都不过是我们与他人之间这种联系的表现。后来的陆九渊在程颢的“万物合一”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讲了程颢和陆九渊关于“万物一体”的思想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程朱的理学是怎么发展而来的?程朱理学的“理”是直接从《易传》一书中的“道”发展而来。我们都知道,道家也有自己的“道”。但道家的“道”与《易传》的“道”是不一样的。

心学是儒家还是道家,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3)

道家的“道”是统一的最初的“一”,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道”是宇宙的本原。或者说,道家认为宇宙万物有一个统一的“道”。而《易传》的“道”则正好相反,《易传》的道则是“多”,它们是支配宇宙万物每个单独范畴的原则,也就是宇宙万物都有各自的“道”,并不是统一的“道”,而这个道用程朱理学的话来讲,就是“理”。比如花道、茶道、夫道、妇道、天道、地道都是不一样的道。正是从《易传》的“道”这个概念,程朱推导出“理”的观念。

当然,直接刺激了程朱理学出现的,还是张载和邵雍。前面我们说到,张载用气的聚散,来解释事物的生灭。气聚,则万物形成并出现。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事物有不同的种类。假定一朵花和一匹叶都是气之聚,那么,为什么花是花,叶是叶? 为什么他们会不一样呢?正是看到了万物的差异性,引出了程朱“理”的观念。

04

“理”与“气”的不同

程朱认为,我们所见的宇宙,不仅是气的产物,也是理的产物。事物有不同的种类,是因为气聚时遵循不同的理,或者说规律。花是花,因为气聚时遵循花的理;叶是叶,因为气聚时遵循叶的理。

如果张载与邵雍的哲学联合起来,就显示出希腊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形式”与“质料”的区别,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房子”这个概念就是“形式”,而组成房子的木头就是“质料”。程朱二人也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以为世界上的万物,如果要存在,就一定要在某种材料中体现某种原理。也就是,一种事物存在,就必有它存在的理。但是反过来,有某一种理,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相应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程朱的理学看来,气是一种物,而理则是其形式,“理”是先于“物”存在的。

05

程颢和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在二程时代,他们的学说岁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差不多,都是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世间万物的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他们都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是儒家还是道家,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4)

二程的人性论在孟子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简单说就是人天生是善的,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内心*的驱使,产生了恶性。

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06

总之,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包括了三个层次: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认为“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而后有万物。“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把“天理”和理论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理。”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