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02:16:56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第七篇《孟子·尽心》,这一篇是《孟子》的最后一篇,也是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性很强的一篇,今天我们分享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孟子的“心性论”,其中的核心是“心”。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1)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简单来说就是,尽心、知性、知天。意思是说,充分展开自己善良的本心,就可以觉知人的本性,觉知了人的本性,就领悟了天道。从心开始,可以通过尽心,知性,最后到达领悟天道的境界。换句话说,孟子认为,要人生天道,并不需要什么借助于外在的东西,通过人的本心就可以,通过尽心,知性,就可以另外天道,这是不是有点“陆王心学”的味道。这其实给后来儒家认识论哲学体系的展开,奠定的基础,尤其是后来的陆王心学,就是在这个思路上具体展开的。

心学开创者,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后来王阳明进一步构建了完整“心学”体系,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等观点,其中王阳明心学的四句决是精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而心学的开端,可以说就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构建了一个,从“心到天”的一条认识世界的路径,而陆九渊和王阳明进一步把这个体系完善了。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2)

那这个“心”究竟是什么呢?这里的心不是心脏的心,也不是心情的心,心在孟子的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作用。如果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围绕“仁”字构建起来的,那么孟子更进一步找到了“仁”的主体,那就是“心”。这里的心,既是道德的主体,也是自我的主体,具体什么意思,我们分开来讲。

首先,心作为道德的主体,或者说,道德是从心发展出来,也是由心来认识的。

孟子在《告子》里面说:“仁,人心也”,“仁者爱人”。仁就是人的本心,善良的本心,爱人的本心。我们也可以说,心就像一个实体或者主体,仁就是心所具有重要属性,具有这种属性的人,就可以表现出仁者爱人的道德品质。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有善良的本心,心也是善的主体。这个善良的本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良心”。 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部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意思是说,仁就是要保持住人的本心,义就是让人要走正道。放弃这正道不走,丧失了本心而不去寻找,这种人是非常可怜的。一个人如果鸡和狗丢失了,都知道去寻找;但是人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我们学习和求知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回丢失的本心,真实的自我。所以,在孟子看来,仁是心的一种重要属性,如果丢失了心,就像人失去了自我一样。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3)

不仅如此,在“人的本心”这片土地上,还发展出了更多人的道德品质,在《孟子·公孙丑》里面,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四端说”和“四心说”。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品质,发端于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这四种心。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心”这个主体,还进一步扩充成了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在这四心,也可以看成人心的四种本性,在四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的四种道德品性,自此基础上构建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孟子这里“心”除了道德主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心也是自我的主体,我之所为为我,关键在于心。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只有先尽其心,才能知其性,认识到人的本性,认识到了自我,然后就可以知天道了。孟子通过“心”把一个人的主体性展现出来了。有“心”才能认识自我,有“心”是人之所以是人的主要特征,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4)

孟子说,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否之心,这都不能称之为“人”了,丢失了人的本心,就像失去了自我一样,跟一个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就像一个人的四肢一样,而心才是根本,才是这四端的主体,才是人之所为为人的那个东西。

另外,孟子说,心也是认识的主体,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人的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会被外物所蒙蔽,一旦和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歧途。而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思考就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心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5)

总之,“心”是道德的主体,也是自我的主体,人的道德品性都是发端于心,而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也是来自于“心”,孟子确立了“心”的在道德和认知领域的主体性地位,所以,孟子的“心性学”也是先秦时期主体性思想的萌芽。但其实,孟子并没有完整论述心性以及天道之间的关系,只是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为后世心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另外,甚至孟子还提出心和气的关系。孟子说,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充满体内,而心志才是主宰。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跟到哪里。所以,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能触动心志。

总之,气和心之间有某种互动和关联,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心志可以主导意气,但是意气也可以影响心志。

另外,孟子的“心气”思想,还直接影响了后来张载的“气本原论”,以及程朱理学中的“理气论”,张载把气作为万物之原,提出了一整套唯物主义哲学观,张载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儒家心学的一种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感悟(6)

所以,如果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端,那么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并且开启了儒家哲学思想的开端。好了,今天我们围绕“心”这个关键字,来阐述了孟子“心性论”,心是人的本心,性是人的本性,通过本心去认识人的本性,就可以领悟天道。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