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种苗,必然是先有种才有苗。选择种鳅是成功繁殖的基础。好种鳅,就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我个人采用的是本地野生真泥鳅,一般要求雌泥鳅30-50g,雄鳅略小,12-15g左右。规格过大或过小的泥鳅都不太适合人工繁殖,受精卵质量不好,影响孵化率和水花苗质量。雌鳅胸鳍钝圆,雄鳅胸鳍狭长,基部有骨小板(这个有大用处哦),同时尾柄处有隆起,由于雌雄泥鳅外部特征的不同,在挑选种鳅过程中,采取手摸背腹部的方式即可判断雌雄,同时能大致判断雌鳅发育程度。一般提前一个半月进行种鳅强化培育,采用蛋白含量35%以上浮性料进行投喂,如有水流条件刺激,效果更好。
雌鳅
雄鳅
定期检查种鳅性腺发育状况
性腺发育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受精卵质量,进而影响到卵粒孵化率以及水花苗质量。由于雄鳅性腺发育无法直观观察,一般以检查雌鳅为主。当雌鳅腹部饱满,腹中线不明显,腹部透明呈现淡黄色时性腺发育成熟。在水温达到18度以上(最好在22-25度时)即可捕捞挑选合格种鳅进行催产。水温对于泥鳅发情产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曾因孵化水源的原因,将催产后的泥鳅置于水温18度以下的河沟中,24小时也未出现追逐产卵现象。
发育良好的雌鳅
催产准备
采用地欧酮 LRH-A3混合注射的方式进行催产。一般雌雄鳅配比为1:2,注射液采用0.7%的生理盐水,每条雌鳅药量需求为1ugLRH-A3 0.5mg地欧酮,一般注射量为0.2ml。 由于雌雄个体差异,雄鳅药量减半。泥鳅体滑,以前一般用毛巾、棉质床单等去除泥鳅体表水分后进行注射,现在则一般采用麻醉剂麻醉后进行注射。为了避免药液流出,往往采用45度角腹腔注射方式,同时在注射器针头套上塑料套管,保证进针深度。
泥鳅繁殖方式
我个人主要采用半人工繁殖方式,就是将催产后的种鳅按雌雄比例1:2放入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泥鳅在产卵过程中消耗比较大,亲鳅产卵过后有着吃卵的行为,在产卵池中必须用网目合适的网布隔离亲鳅与卵粒。产卵池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溶氧,产卵过程中,雄鳅追逐雌鳅,用胸鳍处的骨小板固定缠绕雌鳅,完成卵粒水下受精过程,产卵结束后,雌鳅生殖孔侧面会留有白斑。一般傍晚催产,第二天1点左右即可全部完成产卵,这时可捞出种鳅,移除隔离网布。质量好的受精卵一般呈淡黄色晶莹透亮状,且具有一定抗压性和弹力。如果采用水泥池静水孵化方式,产卵池可直接作为孵化池,在孵化过程中,管理好水质、水温以及溶解氧,水温22-25度条件下35-38小时即可孵化出苗。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是水花苗收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容易伤苗。也可收集受精卵脱粘后置入孵化环道进行孵化,孵化量及孵化率都极高,同时便于水花苗收集,在整个产卵孵化过程中,受精卵不可阳光直射。
泥鳅水花苗
泥鳅人工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在催产发情之后,有自然产卵受精和人工受精两种方式。孵化方式主要包括静水孵化、流水孵化、孵化环道孵化、孵化桶孵化等等。在整个繁殖过程中,种鳅的选择、催产药剂、温度、水质、水流、溶解氧等等都是关键因素,细节决定成败。泥鳅水花苗的繁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最困难的环节其实是水花苗至寸片(3cm左右)的培育过程,死亡率相当之大,但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很多的骨灰级发烧友,泥鳅繁育这一行,同样也不缺乏。他们在泥鳅种苗繁育道路上跌跌撞撞,不断前行,历经10来年时间,摸索出一整套的泥鳅繁殖及育苗技术。正因如此,泥鳅人工养殖技术才能不断成熟,养殖规模才能不断壮大。
活到老,学到老。我是农村仔学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