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俄狄浦斯王的创作心理,俄狄浦斯王鉴赏感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07:31:08

如果要说《俄狄浦斯王》与“俄狄浦斯情结”有何联系?我想可以从时间和情节上进行解释。从时间上来说,佛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术语,经过考证这一词大约出现在1905年,“俄狄浦斯”部分来自希腊的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其次从情节而言,不能以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情结”完全简单化的等同于《俄狄浦斯王》的戏剧情节——弑父娶母。之所以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叙述是出于一种对关系的象征比喻。

人的这种本能愿望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不可避免,无法抗拒,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它持续活动,以性本能为核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致使人总是产生悔罪之感。

第一次听到时会觉得是大逆不道,荒唐至极,但俄狄浦斯理论真的是深入人心。即使我们难以认同,也不得不接受“俄狄浦斯情结”具有传承性,是从原始继承下来的无意识活动。

“俄狄浦斯情结”在心理学上的经典传承、表现及研究

《俄狄浦斯王》为西方留下了一个“弑父娶母”经典悲剧,而弗洛伊德根据自己儿童时期的经历,汲取了《俄狄浦斯王》的戏剧精髓,形象地比喻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表现,西方心理学的经典通过戏剧的影响得以传承及流传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创作心理,俄狄浦斯王鉴赏感想(9)

心理成长上将“俄狄浦斯情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作俄狄浦斯期(3~6岁),俄期围绕的是性的羞耻感,不容易被发现,但仅仅通过领悟就可以解决问题。第二个阶段叫做前俄期(0~3岁),即前俄狄浦斯期。前俄期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的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他会很容易体验到被抛弃的感觉,而解决的方法是需要时间去与生活中的某个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最终在长期稳定有质量的关系里,重新获得安全感。

科胡特认为一个体自我人格的发展,不是来自本能性力的驱动,也不可能离群索居而独自炼就。婴儿降临世界之初,尚不具备自我,而是父母依照想像中婴儿的自我来对待婴儿,这种亲子间的关系酿就了婴儿的自我概念。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创作心理,俄狄浦斯王鉴赏感想(10)

“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得到了普遍性的研究。科胡特(1913-1981),著有《自体的重建》和《自体的分析》,他的自体心理学开始尝试以新的理解去诠释“俄狄浦斯情结”。古典的“俄狄浦斯情结”是神经症起源的原因,而在他的新解释中把“俄狄浦斯情结”当作一种结果来看待,在《俄狄浦斯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儿子先对父母有竞争和攻击的威胁,而是父母先钉住自己孩子的双脚然后抛弃,给孩子留下了创伤才导致了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父母在孩子良好心理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这也让“俄狄浦斯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当代社会思潮,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创作心理,俄狄浦斯王鉴赏感想(11)

不管承不承认、接不接受,“俄狄浦斯情结”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正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俄狄浦斯情结”,可以把它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我历练,这个过程需要学会“压制”,压制自己的*,同时也压制自己的攻击。既压制了恨,也压制了爱。慢慢成长,最终发现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恨,就是对社会爱与恨的源头。外在世界的善与恶,就是内心世界善与恶一个投射的结果。只要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就找到了“自我”。

“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其实和《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一样,都是一个抗争的过程,不一样的是,一个是对命运的抗争,一个是对精神的抗争。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