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太不寻常。
新型冠性病毒的蔓延、篮球巨星科比的离去,令本该轻松团聚、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变得异常的压抑和心情沉重。这些,都让我们知道了,生活它并非都是美好,灾难,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唯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面对它,然后跨过去。
危难时刻,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意,作为普通老百姓,主动做到不串门,不走亲访友,窝在家里看电影《囧妈》便是方式之一。
《囧妈》是一部讲述关于家庭矛盾、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影片。这部电影也很有徐峥导演的特色,首先是自导自演,其次是继续走小人物和温馨喜剧路线,上映几天以来在豆瓣上的评分是6.5分,这个结果算是中等水平。当然,也有一些差评反馈,有人吐槽影片的细节处理得不够好,比如有的观众认为徐峥都没有车票居然能进入北京车站,比如说很多观众认为徐峥火车上趴一晚,却没有打电话通知母亲,太扯。
在我看来,影视作品为了剧情的需要采用“艺术化手法”是合情合理的,毕竟电影不是纪录片也不是人体记实,就算有所瑕疵也不是致命的漏洞,只要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好的,能触动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能引领大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观和思考,这部影片就有它的价值。就如同我们平时看书,我们不能苛求整部书都很精彩,只要它其中的某一点让你觉得很受益,让你得到启发,那么,这本书对于你,就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所以,大家还是抱着宽容轻松的心态来观看影片吧!
这部片子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式亲子关系,然而,作为一个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80后,最让我受感触的却是主人公徐伊万和妻子张璐的婚姻生活,他们曾经是一起艰难创业走过来的,他们曾经的婚姻生活也很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中俩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感情也随之被消磨,最终,他们以婚姻走向破裂收场。
事实上,徐张二人既没有第三者,且经济状况良好,徐伊万也依然爱着张璐,可是妻子张璐却坚持离婚,原因何在呢,那么,今天我就来分析分析徐张二人由相知相爱再到婚姻走向破裂的原因。在我看来,徐张婚姻失败的因素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大方面来分析。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来分析他们的婚姻生活带给我们哪些现实意义,并且谈谈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婚姻的不良影响的4点建议。
维系一段婚姻往往需要付出很多,而毁掉一段婚姻却很容易,譬如夫妻之间缺少了良好的沟通。
剧情一开始,徐张二人已经濒临离婚。两人见面时,徐伊万对妻子张璐说,已经帮她把坏了的台灯修好,张璐却告诉徐伊万,自己从始至终就没喜欢过这个台灯。徐伊万很气愤,质问张璐怎么可以这样说话。于是,张璐借机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你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所在,你心中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怎么说话,你早替她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徐伊万是一个控制型性格的人,他一味的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活,很显然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妻子,甚至连张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不知道。而张璐呢,多年来,一直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需求,被动的等待丈夫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直到曲终人散才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可见,在这段婚姻里,夫妻俩平时相处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一个永远在提要求,一个永远在消极应对。
徐伊万一直按照自己内心理想老婆的标准来要求张璐,却没有意识到对方是独一无二的,就算一直被他改造,也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期待。当他打着爱的名义在改造对方时,就忽略了尊重的重要性,更没了包容心,执着于理想的改造,最后只看到对方所有的缺点,而无法做到理解和接纳对方,这便是相处障碍和误解的开始。
而张璐认为夫妻之间什么事情用不着说,对方应该自己明白,只要能心神领会就可以了。其实,越是自己人越需要常沟通,表达意思、分享感受,因为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
婚姻里,夫妻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夫妻俩人更加了解对方,有助于双方进行更好的交流,而顺畅的交流才能让夫妻的关系更加和谐。
徐伊万的母亲卢小花是一个婚姻不顺利的人,她和丈夫起初因爱结缘,但因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中的矛盾也随之出现。虽然卢小花在孩子面前尽力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模样,但她和丈夫平时相处的细节还是被孩子看在眼里。据徐伊万回忆,妈妈小时候对父亲也是各种管,管他吃管他喝管他交朋友管他工作,有一次,母亲卢小花还跑到父亲的单位,在广播站对着大喇叭喊,让所有人都不要跟父亲交朋友,不要到家里来,不要跟父亲喝酒。
在孩子印象中,父亲之所以喝酒是因为妈妈的管制,妈妈才是家里最糟的那个人,因为她总是各种唠叨,各种管束。须不知,母亲为了自己和这个家也做出了很多的牺牲。
大人之间的孰是孰非小孩子无法体会,但父母生活的样板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徐伊万的脑海里,在他成人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婚姻生活活成了父母当年的模样。
心理学认为,你的夫妻关系来自于你的原生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原生家庭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模式的无缝对接,在儿童未成年前,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认知发展也不完善,必须依赖别人,都会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熟悉和模仿父母的生活和认知模式,久而久之就把早期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意识的 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中。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_西尔维娅。克莱尔
在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发生了争论,争吵中徐伊万对卢小花说出了同一番话:妈,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
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应该怎么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不明白,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
看到没,同样的话,同样的画风,这段话,就如张璐对徐伊万说的那番话一模一样。这也恰恰说明了徐伊万的控制欲并非天生而是事出有因。原来,徐伊万从小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卢小花因和丈夫的关系疏离,把儿子的存在视为活下去的理由,当卢小花把对婚姻失望的念头转嫁在亲子关系上时,她的控制欲就不断的显现出来,多年来,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儿子身上,把自己的思想也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因此,卢小花代表了所有的“控制狂”父母,他们总是对孩子说“你应该如何如何,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人类木马程序》这本书中讲到:“控制型父母经常会导致孩子走向两类极端,一种是自暴自弃,反正自己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反对,反正他们永远都是对的,虽然想要自由自主,但已经失去自我负责的能力;另一种是孩子“继承”控制狂,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不信任,孩子长大后继续控制自己。”
而徐伊万正是属于后者。
在火车上卢小花对儿子徐伊万的吃什么,喝什么,甚至是几点排尿都要限制过问,面对母亲卢小花无微不至的照顾,徐伊万终于忍不住爆发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我看来,卢小花的控制欲,一方面有以爱出发,身为一个母亲的本能,另一方面也是在弥补自己在婚姻里的情感缺失,儿子代表了她心中的内在小孩,她对孩子的百般呵护映射出她内心的脆弱与焦虑:对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她对儿子的“要求”,正是“不信任”的焦虑能量投射出来的,同样也让对方感觉到不被信任。
何念慈说:“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人活得很累,一是太认真,而是太想要。在这个社会,凡是你想要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不苛责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爱与喜悦的频率,才能让人如沐春风。如果让自己如北风般严厉,大家只会把大衣裹得越紧:会让自己身边的亲友产生巨大压力。”
卢小花一直追问徐伊万和张璐为什么不生孩子,到底是谁不想生,这也说明当婆婆的平时没少干涉小俩口的生活给人压力,张璐选择离婚也证明了和婆婆在思想上的差异,卢小花把注意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放弃了婚姻生活,而张璐却清醒的认识到两个人的婚姻生活无法通过生孩子来解决。所以,她迟迟不肯要孩子。这就是两代人的思想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于社会巨变所带来的价值观断层;也源自于时代新旧交替中,社会关系的转变。
卢小花身处的年代,社会观念和思想相对保守,传统和隐忍她们那一代女性特有的标签,而张璐身处女性独立意识崛起的现代社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思想和经济都相对独立。
影片的最后,徐伊万和母亲经历了一场意外之后,解开了彼此心中的心结,母亲卢小花意识到自己管的太多,徐伊万也意识到,他想要百般挣脱的牢笼里锁住的不过是妈妈全部的爱。至于与妻子,徐伊万选择了和平分手,他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