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教师追逐的梦想。
前一段讲了一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现把这节课整理一下。《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及其内角和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一定会有学生困惑不解,为什么要用(边数—2)呢?因此,不能这么做。于是,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上,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优化方法,在方法推理中发现规律。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展示出平面图形,孩子们脱口而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在五边形这里我问孩子们:“你怎么知道它是五边形?”“它由五条边围起来的。”“那,有六条边呢?”“六边形!”“有100条边呢?”“100边形!”多边形的知识由此展开。
板书课题后,我们一起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哪些角的和推断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哪些角,孩子们标示出这些角后,纷纷猜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验证,于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依次呈现:找特征计算法、测量计算法、撕拼法、折拼法、分割法。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结论,很是高兴。我趁势提出:那五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孩子们拿出五边形,先标示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哪些角,然后自己开始探究起来。很快,问题出现了:一个孩子说他的五边形没有任何特征,没法找特征计算;用量角器测量计算的孩子,一个说548度,一个说532度,甚至还有说690度;把角撕下来再拼一拼、把角折一折再拼一拼,拼成周角后,还多了一个角,不知道是几度;分割的孩子,分成什么形状的都有。难道这么多种办法都不能探究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我和孩子们一种一种的来分析,发现只有分割法最合适。可是,分割的时候是随便乱分的吗?我们用几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共同探讨出了从一个顶点依次连接其余各点,把五边形分割成了三个三角形的好办法,从而口算就算出了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乘3等于540度。在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分割,就是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依次连接,就是有序!数学的思想方法得到了渗透。 有了转化和有序这两个好帮手,六边形、七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就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孩子们画一画,算一算,再系统填写表格。因为表格中只计算到了七边形,下面都是省略号,所以我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个省略号可以是什么?”“八边形!八条边,能分成6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乘6等于1080度!”“十边形!十条边,能分成8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乘8等于1440度!”……孩子们举起小手都想要说一个。我也说个我的想法:“n边形!几条边?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推理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2)乘180度。至此,本节课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序、推理已经全部实现。接着,我们又举了50边形、100边形、10000边形……的例子,站在讲台上的我都能感受到他们满溢心底的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们一起进行梳理:转化、有序、推理,都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再到100边形、10000边形、n边形内角和的思考,都说明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思考。
课上完了,思绪却停不下来。虽然时间超出了课堂的40分钟,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知识、能力也都实现了。但,问题仍然存在!课堂呈现是第一步,反思课堂必不可少。
希冀:站在新教育旗帜引领下,自己的数学课堂能够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