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倒回到十几年前,或许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切糕是什么,也许你曾经在火车站、汽车站附近见到过它们的身影,但当时的切糕也仅仅被人们当作是一种普通的街边小吃而与之擦肩而过。然而如今,人们再想去尝尝切糕的滋味时,却发现,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切糕摊,却早已消失不见。
十年前,也就是2012年,发生在湖南省岳阳市的一起冲突事件,让切糕从此“名声大噪”。当时,岳阳市民凌某因为在购买新疆商贩售卖的切糕时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并从最初的口角逐步升级为肢体冲突,过程中,凌某在怒火中烧的情况下掀翻了商贩的三轮摩托车,后来经过警方调查,这车切糕价值16万元人民币,这便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16万切糕事件”。
这件事,可谓将切糕的“知名度”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间在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曾经被“坑”过的网友纷纷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各种恶搞切糕的段子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切糕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在接下来的很长的时间里,可谓臭名昭著。即便后来还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但仍难免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切糕在新疆当地的学名,叫作“玛仁糖”,是一种历史悠久、口感出色的传统新疆美食。切糕用料扎实,营养丰富,方便储存,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便是商人们用作长途旅行的必备干粮。按理来说,这样的美食应该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为何如今却从各大城市的角落销声匿迹呢?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售价高昂作为街边小吃,给人的印象往往应该是价格亲民,切糕则不然。制作切糕的主要原材料,是葡萄干、核桃仁等售价不菲的坚果,这也注定了切糕本身的价格不会低,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偶尔尝尝鲜倒也无妨,但想要人们将其作为主要的零食,几乎不可能,再加之含糖量极高,吃多了会有明显的发腻感,很多买过切糕的人都表示,不会再做“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