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地区,春分当天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叫“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名“春碧蒿”。逢春分当天,百姓便会约好一起出去采摘春菜。
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又名“春汤”。关于春汤,民间还有顺口溜:“春汤灌肠,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寓意家宅安宁,身强力健。
送春牛春分时节,在乡村会出现挨家挨户送春牛图的。春牛图,即在对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当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牛图像。送图的人,又称“春官“,多为能言善唱的民间艺人。他们主要说些春耕以及不违农时的吉祥话,每到一家,会有临场发挥的应变,往往他们会穷尽所能,说到主人家给点吃食和钱为止。
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有别于元宵吃汤圆,人们会包上几十个没有心的汤圆,用细枝或竹签串上,插在田间地头。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称春祭。扫墓首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猪宰羊,鼓手奏乐,诵念祭文,族人集体三献礼。开始祭祖后,先是祭扫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体族人都要参加。再按各房各支,最后才是各家各户给自己的祖先和亲人扫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从春分甚至更早就开始,到清明全部扫完。民间有说法,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和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在古代,春分时节还有拜神、祭日、犒劳耕牛、放风筝等习俗。
到了现代,久居城市的我们,这些传统民俗中能继承到今天的,也就只有在莺飞草长的时节,陪孩子一起放放风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