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王有德
时光荏苒,如今的王有德已是快70岁的老人了,上山挖坑,植树造林,对于他来说的确吃力了,但“追求了一辈子,爱好了一辈子”的治沙人王有德,没有轻易向年龄服输。“现在我老了,70岁了,干不动了,再想说怎么抗沙,怎么与风沙斗争,那都是吹牛。我现在就想再坚持一会儿,创造一个教育后人的平台,让技术、经验、模式传承下去。”王有德决定再一次开辟新战场,再来一次“创业”——治沙育人,传承精神。
△王有德植树造林工作照
王有德把国家发放的荣誉津贴投入到展馆建设,如今曾经二次“创业”的马鞍山基地已被打造成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党员现场教育基地等。儿子王立钧说,每年接待参观学习的参观者上万人次,“像最近2周每天来学习的都有3、4波,有时多的时候能有6波以上。”从2015年1月以来,王有德的教育基地已接待国内外近9万人次参观学习。
△小学生们向王有德爷爷请教栽树的方法
从沙漠治沙、到荒滩治理再到宣传科普,王立钧见证并经历了父亲的每一次“创业”;从被逼迫防沙种树到主动帮助父亲科普宣教,王立钧习惯并且接过了父亲的旗帜。让娃娃们了解和热爱农业、林业和治沙事业,把几代人经过奋斗形成的“治沙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是王有德的心愿,也是王立钧的志愿。“大家都想来向他学习,见到他以后一个是要听他给讲党课,要亲身经历讲,父亲现在因为年龄大了,精神上、身体上都吃不消。这块工作我们就把它就分担下来。”
△全国关工林活动现场学生合影
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几时闲。我见众山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
“我一看到这些树活得这么好,这就是我种下的,心里就很坦然、很踏实。”王有德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搞虚的,没搞假的,活得踏实。
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干燥秋风中徐徐摆动,王有德说,植物比我们人类伟大,“这一草一木是保护大地,为生态,为大地做贡献,它们的贡献要大于我们。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它们,下一代就没希望了,后人就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