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03:35:43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前辈诗人杨炯不早就为我这种人指了一条光明大道吗?困苦中突然灵光一闪,他幡然醒悟。

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牛逼的出身。想到了牛逼得可以陪葬在高宗李治乾陵的爷爷。他的爷爷高侃曾生擒突厥车鼻可汗,屡破突厥、高丽,是为大唐安疆拓土的一代名将。

想到这些,躺在黑暗茅棚里的高适满血复活,一个鲤鱼打挺跃起了身。对呀,还他妈的科什么考啊,老子天生就是去纵驰沙场的命。

于是,他抛去青衿,换上戎装,再次奔向蓟北边塞逆袭命运,一边在节度使的幕府里写写战报,随军参加一些外围战争,一边创作《蓟门五首》《燕歌行》这样的表现战斗生活和愿望的边塞诗,很酷很潮地在诗中自比古代名将孙武、吴起,抒发自己定邦安边的军事韬略。

四十九岁时,高适奉命前往西北首府凉州(今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工作,随同边防大军在青藏高原和吐蕃等少数民族作战。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5)

可能因为基因的使然,这个将军的后代一旦拿起了武器,便本能地在攻城拔寨的大道上,踩足油门一路狂奔、披荆斩棘,他那失落在尘土中人生也就此咸鱼翻身,一路向上反弹。

骁勇善战的突厥人哥舒翰是当时政坛的明星,是唐玄宗极为倚重的名将。他看出高适不仅仅是个诗人,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战士,就把他作为重要的军中幕僚,任命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作战参谋。

虽然后来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的潼关战役中战败被俘,导致唐玄宗出逃四川,但高适做出了他的正确选择。他星夜兼程、快马疾驰追上唐玄宗,为皇上分析潼关失守的原因和教训。唐玄宗对他的军事谋略刮目相看,当即提拔他为侍御史(朝廷纪检官员),随后又将他升为谏议大夫(向朝廷提意见和建议的官员)。

不久,永王李璘在江陵(今南京)谋反,擅自引兵东巡广陵(今扬州),意图割据江东,与朝廷对抗。唐肃宗召来高适谏议。高适分析江东形势,判断李璘必败。肃宗采纳了高适的建议,立即封他为淮南节度使,统辖广陵等十二郡,平定永王叛乱。高适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江东节度使并肩作战,不到一年便剿灭了永王的叛军,立下赫赫战功。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6)

由于在军事斗争中的出色表现,刚刚讨平永王,高适又受命参与讨伐安史之乱叛军,回到他的另一个故乡,参加了本文开头的那场解救睢阳的战斗。

此后,六十岁时,迁任剑南节度使,解救被吐蕃攻陷的松、维、保等西南三州。六十一岁春,回京任刑部侍郎(公安部副部长),并被封为渤海县(今山东滨州)侯,获得了皇家血统外的最高待遇,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这应该是他的实至名归,因为一个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并用困苦和屈辱打磨自己光芒的人,一定会赢得人生的辉煌。

六十二岁正月,高适病逝,赠礼部尚书(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获得谥号“忠”,赢回了他祖父的荣光。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7)

(三)硬核包裹的柔情

英勇无畏的硬核战士,是高适在大唐诗人群像中的LOGO。的确,与大多数诗人,即便是边塞诗人的旅游式军旅生涯不同,高适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边塞将领的幕府和作战一线的军营中度过。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登陇》)。这诗的口气,一看就非边防幕府中帮闲文人附庸风雅的腔调,而是受朝廷之命慷慨奋发血性张扬的战士心声;“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送蹇秀才赴临洮》)。虽然仍见诗人的笔,但已是抛却了文雅而吐纳雄武的笔。更重要的是,笔已让位于刀,笔也许可以缺席,但刀却是不能离身的。而刀正是硬核战士的标配;“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登百丈峰二首其一)、“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这种立马眺望山河边防,极目敌我烽火相连的悲壮感受,已非亲身参展的战士所不能有。

但诗人毕竟是诗人,毕竟有着比普通战士更为深刻的人文情怀。高适当然也不例外。这个“心有猛虎”的诗人,也不乏“细嗅蔷薇”的柔情。在肯定边疆事功的同时,他也深刻地质疑与反思,并通过个体的思亲怀乡,抒发对戍边将士的同情理解。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