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03:35:4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

——《别董大》

在这日暮黄昏,北风吹雪,雁断长空的凄凉时刻,你要出门远行了。但是,朋友啊,你不要为前路没有知己而忧愁,就凭你动人的琴声(董大,董庭兰是长安著名的琴师),普天之下,又有谁不愿意结识你呢?

多么暖人心肠的宽慰啊!要知道此时的高适也正处于四处流浪、生活困顿的境遇之中:居无定所,前途一片迷茫,刚刚还为此写下过凄凉伤感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独居异乡的孤馆寒灯之下,不知道该为什么凄楚伤怀?在这个除夕的夜晚,故乡的亲人一定会思念千里之外的我吧。孤身漂泊的我,双鬓都斑白了。更让人难过的是,过了今夜,又要老一岁了。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9)

只有一个充满温暖和柔情的人,才能在这种自身难保的困境中,还不忘为朋友踏上远路而关怀他在他乡会遭遇什么样在状况,会不会获得新的知己、朋友,鼓励朋友不要失意,而积极地面对新生活。

高适早年为布衣时,面对广武古战场就发出过“缅怀多*戮,顾此增凄怆”的慨叹,后来在《燕歌行》中更是发出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深刻忧患。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敏锐地揭示战士们在前方奋勇*敌,不顾生死,而将领们却躲在后方的营帐里赏玩美人歌舞、喝酒作乐的反差如天壤之别的生活,深刻地表现将士之间苦乐两重天的矛盾,强烈忧患边疆的战事与前景,深切同情帝国武功拓边给普通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苦难。

更难能可贵的是,高适的柔情中还有关怀民生疾苦的大爱。“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他在许多《东平路中遇大水》这样的诗作中,真实地描写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呼吁朝廷体察人民的疾苦,实施轻徭薄赋的仁政。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10)

(四)是侯爷,更是边塞诗大当家的

高适虽然功高至侯,但他更打眼的形象却是边塞诗人。与他纵驰疆场的满身战火相比,他那二十卷诗文的光焰似乎更加夺目。作为边塞诗旗手,他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场,以雄健的笔力,奔放的气势,和奋发向上的盛唐精神,引领风*,左右着边塞诗的气质和走向。

公元738年,朝廷派兵攻击契丹、奚,先胜后败,主帅张守圭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消息传出,曾漫游蓟燕并见过张守圭的高适感慨不已,奋笔写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11)

这首被称作高适“第一大篇”的《燕歌行》,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里程碑式的杰作。作者以纪实的手法,用悲壮淋漓的意象,全景式地展现了前方战士惨烈的牺牲和后方将帅惊心的腐败,以刀代笔,写出了唐朝关于边塞战争的梦想与现实。

在这幅蓟燕战场的辽阔画卷中,环境是狼烟四起的边塞:萧条凄凉,充斥着大漠秋草、单于猎火和孤城落日。人类的活动是残酷的战场厮*,表演着攻城拔寨、白刃血拼。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在残酷的战场幕后,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种与战场反差极大的张力所产生的触目惊心的人间悲剧。

与其他浪漫的边塞诗人极力美化盛唐的边疆武功不同,高适具有面对边塞战争悲惨现实的勇气,在表达勇猛征战的同时凸显沉重悲凉的人性关怀,使读者在战争的恢弘场景中感受个体生命的苦难、牺牲和悲伤,充满了仁爱悲悯的情怀。

高适就是这样,将极具洞察力的写实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感慨融为一体,驱策着人们从被误读的戍边拓疆洞见边塞战争的真相,一举超越其他边塞诗人,成为大当家的。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高适所在的朝代的皇帝(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