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期“寰盤”铭文中的“玄”字
从“玄”字结构反映出的意象来看,恰好能够表达“有名”、“无名”二者交替变化、运动的规律。这也许是老子对“玄”字偏爱的原因吧。
另外,帛书甲本作“玄之有玄”,而“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往,去”的意思,既然“有名”“无名”“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如此“玄之有玄”可以理解为“一个玄过去了,另有一个玄又过来了。”(相互作用和转化)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传.系辞下》)。两个对立统一的关系,相克相生、循环往复、运动不止,这不正是宇宙的运行规律(道)吗?这不正是“众妙之门”么!这也正是《易》中的“生生不息”、佛法的“灭灭不已”。
由此可以得出,“玄”揭示了“道”的运行规律,也可以说“玄”是“道”的一种存在形式。这种深刻而明晰的逻辑关系,也更符合哲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尔雅.释天》说:“九月为玄。”九月是“阴阳交替”的时节。《易经》中“剥”卦,是九月之卦。
《周易本义》说:“剥,落也。五阴在下而方生,一阳在上而将尽,阴盛长而阳消落,九月之卦也。”是谓“玄之又(有)玄”之月,当然是“玄”月。
魏文帝曾在写给大臣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最),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其义言明,九月是日月并用,日九(久)月九(久)。蕴含日月交替,“周行不殆”之意。这也正是《道德经》里“玄”的含义。
理解了“玄”的哲学内涵,再回过头来看“玄同”、“玄德”、“玄览”、“玄通”、“玄牝”这些概念,也就更容易去理解和把握了。
事实上,“道”和“玄”就是老子哲学体系的基石。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含义非常明确,道理容易理解。不存在“玄妙深远”,甚至“玄幻莫测”。这也应了老子说的那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说,我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施行。可见,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老子一定是把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怎么会故意将自己的学说搞得云里雾里,让人听不懂呢?老子对那些曲解其思想本意,穿凿附会,甚至将他的学说故弄玄虚的说法,一定是十分失望的。
在描绘伏羲和女娲神话传说的图画中,在“河图”、“洛书”里,在阴阳八卦推演中,都蕴含着“玄”字消息义理,向我们揭示着阴阳和合变化、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时空定律。
令人惊叹的是,现代科学揭示的DNA(基因)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几千年前的“玄”字结构,几乎一致!这是惊人的巧合,还是“玄”字里蕴含着古人洞见宇宙奥秘的智慧?
DNA双螺旋结构中“左旋”、“右旋”,揭示了生命的秘码和宇宙的根本规律。当代学者熊春锦提出,老子《道德经》中的“玄”,实际上就是对“双螺旋结构”的命名,这里面既有左旋“朴”,也有右旋“素”,更有中央的一个“众父”轴,在“无为而治”,所以“执中守一”是自然大道、万物与人类都必须遵守的治理法则。(熊春锦《东方治理学》)(笔者按:《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帛书为“众父”,也有一些版本仍写作“众甫”,姜宝昌注:“甫”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