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老师每天都会给大家发水果,年糕一向讨厌吃水果,但他不愿意跟老师表达,把自己逼得非常紧张,小小年纪压力大到逃避上课。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出厂配置」有问题吗?
我这样一个情绪饱满、表达欲旺盛的人,生出来的孩子跟我也太不像了!
然后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是不是我没有把他带好?是不是我太强势了?是不是我总是替他做决定?
甚至固执地想要弥补他(我当时认为)的缺点,想尽办法想让他学会举手,让他上台,让他跟陌生人说话。
最夸张的,我给他报了一个好几千块钱的戏剧班,就是为了让年糕学会表演,外向一点。
当时发糕还在我肚子里,有一周糕爸不在,我挺着个大肚子开车穿越一个城市送他去上课,结果,年糕不但不领情,一回家就跟外公外婆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戏剧班”。
这些年读了不少育儿书,经常有被戳中的时刻。
《家庭的觉醒》,里面讲了蛮多关于接纳孩子的故事,揪出了我的「心魔」:
我们想改造孩子的那些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过多的期望;以及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觉得外向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占优势。
仔细想想,我们担心那些事并不会发生在职场上。
放眼我身边同事,业绩「蹭蹭蹭」的,并不都是外向的人嘛。所谓的口才,也像写文章一样,是一种可以锻炼和培养的职业素养。
我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孩子,给他尊重和爱。
这服心灵汤药,还是很有用的,算是给了我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