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等,内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球表面趋向高低不平,从而变得更为崎岖。地球的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能,主要的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外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平整。
风化和侵蚀有什么区别?
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参与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风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用的实施者。其中流水和风力是外力作用中最主要的两类参与者,一般来说,在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导。比如,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多以流水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流水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以风力作用为主,表现为各种风成地貌。
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也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不断的塑造着地表形态。对于上述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有些我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固结成岩”作用就是指压紧形成岩石,“沉积”作用就是指物质在某处沉积环境,比如浅海、湖盆等区域沉积下来,“搬运”作用就是指地表物质在流水、风力和冰川的作用下,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而“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我们有时候认识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两者该如何区分呢?
花岗岩球状分化
我们先从概念来看看这两个作用,“风化”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千万不要认为“风化”作用是“风”的作用,其实“风化”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通常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条件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或蚀变。“侵蚀”作用是指地表裸露的岩石,通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