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经验的积累就不会拥有成功的辉煌。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卖油的老翁能够穿过铜钱中铜眼而注油令人无不佩服,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我们所读的课本最后一句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点名了文章的中心:熟能生巧,但《卖油翁》全文最后一句可不仅仅是这个,而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意思是: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而全文的意思却变了,熟能生巧又有什么作用?
一、《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与卖油翁的联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将《卖油翁》进行了删改,使之符合当前价值观。我们发现《卖油翁》是欧阳修编写而来,所以最后一句是欧阳修的自身理解,并不是原文所写。
而我们对于《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来说,庖丁解牛是一个庖丁宰牛的技术十分的高超,而梁惠王见证了这个庖丁宰牛的全过程进而夸奖庖丁技艺高超的,但庖丁总是说因为自身了解牛的身体结构也就是宰牛的时间长拥有了十九年,所以能够达到这样游刃有余的效果。
而轮扁斫轮这个故事讲的是木匠对于贤人留下的书是糟粕,是因为自身教给儿子的无法用文字领会,而且自身的经验是一种糟粕,国君读的书恐怕也是一种糟粕。
前者是一种养生之道,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人世界像庖丁解牛那样能够避免矛盾达到顺其自然的效果,后者是要破除语言的禁锢,言外之意文字很难写出,很典型的老子思想。
这也是庄子所表达的道家思想,总的来说就是想让统治者要通过身体而去实践并非通过死背道理来得到治国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而教材书是我们学生必备的工具说,也是青年时期通过课本来看世界的主要方法,对于文中的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的把控,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方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