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是儒家极为推崇的政权交接形式,最初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产生于尧、舜、禹时期。
然而,正统史书所描写的禅让过于平和,而此后发生的改朝换代无一不是通过流血冲突实现的,难道真像儒家学者所说的那样,今人的道德水准不如古人?
那么,真实的禅让是怎样的呢?
由于尧、舜、禹时代并没有留下直接的文字记载,因此禅让的真相只能通过推测来得出了。
1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尧、舜、禹时代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所谓禅让就是一种原始的民主选举制度。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使父传子的世袭制成为定制,于是禅让制被废止,“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据《史记》等正统史*载,尧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古代圣王,他年老时,想传位给儿子丹朱,但丹朱“不肖”,于是他就传位给贤能的舜,开禅让之先河。
其实尧的继位也得益于禅让,相传帝喾死后,尧的兄长挚继位,但是他才能不足,无法控制政局,于是让位给尧。
舜是颛顼的七世孙、黄帝的九世孙,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圣人。
他以孝悌闻名,虽然父亲和异母弟弟对他不好,但他仍能待之以礼。
舜年老时,传位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舜退位后,到南方各地巡视,病死在途中。
由此看来,所谓的禅让仅通行于氏族部落贵族圈子内部,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天下为公,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竞选部落首领,只有黄帝的后代才能成为候选人。
后来的“家天下”只不过是缩小了王位继承人的候选范围,也就是剥夺了帝王远房亲戚的继位资格。
正统史书对禅让程序的描述是这样的,首先由四岳向首领推荐候选人,然后首领派人前去考察,最后决定是否禅让。
尧在位时,四岳推荐了舜,尧经过三年的考察,决定让位给舜。
尧听说,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瞽叟和异母弟象都很凶顽,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他仍然对他们很好。
有一次瞽叟让舜修葺房屋,并在舜爬上屋顶后撤走梯子,然后放火烧房子,舜用两个斗笠当降落伞跳到地面逃走了。
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并与象趁机将井口堵塞,企图将其活埋,但是舜拼命掘土,挖了条地道逃走了。
在两次遇害和两次逃生后,舜仍然对父亲和弟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