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铁牛
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麻花是用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以油炸成的特色食品,麻花和馓子的形状颇为相似,但比馓子要粗壮许多。
兰花根又叫江米条,是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擀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小吃。
馓子、麻花和兰花根同宗同源,都起源于粔籹。粔籹(jù nǚ),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粔籹在招魂篇中出现,表明它在那个时期就用于祭祀。
介子推
世上本没有粔籹,自从晋文公重耳放火烧死了介子推之后,便有了粔籹。故事要从公元前656年说起,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听信小老婆骊姬的谗言,*了太子申生,把骊姬的儿子立为继承人。骊姬为了斩草除根,还说服晋献公,派人去*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听到消息后,都逃亡到了国外。因为重耳素有贤名,所以晋国很多名士,都选择跟随重耳出逃,这些人当中,就有介子推。
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一个叫做里凫须的随从受不了艰苦的日子,偷了重耳的粮食钱财,不告而别。没有粮食的重耳不得已向农夫乞讨,可不光没要来饭菜,还被农夫拿土块当粮食奚落了一顿。眼看着重耳饿得走不了路,随从们只好到处去挖野菜充饥。为了让他能够活下去,介子推悄悄来到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煮汤献给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
馓子之一
后来重耳得到秦国保护,重返晋国。即将登上大位时,有些随从向重耳邀功请赏,介子推淡泊名利,耻于和这些人为伍,便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遂带着母亲隐入绵山。
在重耳即位成为晋文公以后,大肆犒赏功臣,但唯独忘记了介子推。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心底认为自己有功不赏,会让天下人说三道四。于是马上派人去找介子推,可是介子推早已看透世事,只想在山林中归老终生,就拒绝了晋文公的邀请。介子推不愿出山,晋文公就放火烧山,意图将其逼出来。但介子推意志十分坚定,他和母亲紧紧抱住一棵老柳树,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
关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说当年介子推割肉的同时,齐桓公的臣子易牙,竟然将自己的儿子烹了送给齐桓公吃。被管仲却看出了问题,认为易牙能狠心*儿子,证明其野心无比之大。结果在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真的反叛作乱。晋文公其实也害怕有一天介子推和易牙一样,在他生病或者快去世的时候叛乱,那时候晋国必将再次落入无尽的深渊之中。也许,将介子推烧死,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重耳才会命令烧山,而不是搜山。
馓子之二
不管晋文公当时的心态如何,总之,他烧死了他的恩人,都要有个说法,于是他表现得悲痛万分,砍下柳条,做成木屐,对外宣称将每日思念介子推。同时他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不准生火做饭,只准吃冷食。
第二年,重耳带领众人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原本枯死的柳树再次抽出嫩芽,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此昭示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只能吃冷食,普通百姓倒无所谓,可晋文公是一国之君啊,加上多年来的流亡生活,让他的胃毛病多多,所以吃不了一般的冷食。他的御厨就将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放冷了吃起来香脆爽口,还不伤胃。晋文公品尝之后,十分满意,为其取名为粔籹,规定为寒食节食物。因为寒食节所具备,且扭作环形,故又称之为寒具,或者环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