烀熟的土豆怎么拌好吃,烀熟的土豆怎么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2 02:42:48

以朴实书写真实,用细腻展现细节,借情趣抒发情感

一一读老战友李国选散文有感

挚友、朝阳军分区原司令员王辅东大校在微信中给我转来老战友李国选发表在报刊上的数篇散文。我欣赏了几篇佳作,既被那些朴实的文字,细腻的笔触,丰盈的情趣所吸引,更被那些真实的故事,细节的描述,丰富的情感所感染。

几次动笔想写点品读李国选散文的感想,又都放弃,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粗浅的认识、粗糙的文字和粗略的评价,影响或降低老战友作品的品位。

说到李国选,我并不陌生。算起来,我们已经相识40多年了。早在70年代,我在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时,他在军区后勤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国选的文笔好,是一个爱读书、勤写作、乐于钻研问题的勤奋刻苦的优秀机关干部。

粗读他的散文,感触较深的有三点。

以朴实书写真实。人们都说“文如其人”,果不其然。欣赏国选的散文,突出的感觉是文风朴实,朴实的如同他本人一样,一副憨憨厚厚、实实在在的模样。文中没有华而不实的扭姿作态,没有夸夸其谈的长篇大论,没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故弄玄虚。有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实打实凿的事,实话实说的言语。比如,他写《酿造生活的蜜》,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写出了于恒恩老师爱读书的痴情,一门心思培养学生的真情,用买炉箅子的两元钱,买散文集《荔枝蜜》赠送给他和另外几名同学的深情。这本书整整影响了他的大半生,他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我的最大爱好是读书、写作和藏书,所藏书籍中属于第一本、经历特殊的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4年出版的散文集《荔枝蜜》,这本书只有83页、5.4万字,定价0.30元。然而,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却影响了我的学生时代,军旅生涯,至今爱不释手。”读过这样朴实平和的文字,人们自然而然会去读下文,想了解这是一本有什么特殊意义的书,这本书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对作者如此看重,对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作者朴实的文字,传递给读者的是真实可信。应该说,这是朴实书写真实的魅力。

用细腻展现细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论述细节重要的著作和名言警句,诸如《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文学作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细节。

“铁人”王进喜,生前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可他带伤跳入泥浆池的纵身一跃,瞬间凝固成永恒,定格在岁月的长河中。那是1960年5月,当油田钻机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20多米高,一场事故眼看就要发生。在这个危急万分的时刻,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双拐跳入泥浆池中,与工友们一起,经过3小时搏斗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油井和设备。

这个细节成就了“铁人”王进喜的高风亮节。他的光辉形象,也永远定格在亿万人民心中。

国选深谙细节的作用和意义。他在写作中,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人和事的细节。写到故事的高潮处,或挖掘,或外延,或转折,从不惜笔墨,不搞一笔带过,而是精雕细刻,用细腻有温度的笔触剥蚕抽絲。

比如,他写《土豆是个宝疙瘩》:“每天,母亲用柳条筐盛着土豆放进小河里,双手来回揉搓几遍,那土豆皮便随水溜走,筐里全是白生生的土豆。母亲把土豆贴锅,豆角置于中间,再放适量的水,加上葱花调料,一袋烟工夫,揭开锅盖,香味四溢。那土豆贴锅的一面焦里透黄,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将烀熟的土豆、茄子拌以辣椒酱,再喝一碗玉米面粥,真是极佳的绿色食品。由此,母亲常念叨:‘土豆是个宝疙瘩。’”

柳条筐、小河水、双手揉搓、白生生、土豆贴锅、焦里透黄乃至烀熟拌茄子和辣椒酱,这是多么细腻且极富生活的场景,又具有画面感的关于土豆这个宝疙瘩的细节描写啊!看了让人向往,大有垂涎三尺,想吃一顿的感觉。不得不说,这全是细节的吸引力、作用力!

借情趣抒发情感。国选的散文家乡味道浓烈,部队生活浓郁,乡土气息浓厚。他把作品主人公个人的兴趣、生活的乐趣和思想的情趣融合在一起,善于借助情趣抒发情感,给人以文学之妙,生活之美的双重享受。

他写《老箱底》中有这样一段:“如今,儿子要成家,老伴儿翻出‘老箱底’,戴上老花镜,动手缝被子,置办两铺两盖。小两口劝阻,说商场里有新式羽绒被、蚕丝被之类的现成品,何必鼓捣那‘老古董’?老伴儿严词拒绝:‘这东西有老辈人的寄托,有我和你爸的心血,情缘难断啊!’老伴儿执意穿针引线,进行她那庄严的‘事业’。”

老伴生活俭朴,有自己动手作针线活的情趣,他把这种情趣浓缩在为儿子准备新婚被子上,借以抒发了自己和老伴对儿子的感情寄托,抒发了“老兵”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

《解放军报》发表的他那篇《花开金灿灿》,说的是退休的某部副师长唐启德,在职时有个爱腌制“鬼子姜”,丰富官兵餐桌的情趣。退休离职多年,仍然挂念战士们的餐桌,不能少了“鬼子姜”。

文中写道:随着综合国力增强,部队现代化进程加快,供应标准提高,生活物资由服务中心负责采购,鬼子姜也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战士餐桌上消失了。 对这个变化,退休多年的唐启德有所耳闻,心里不免焦虑起来,在吃饭时夹起自家腌制的鬼子姜,对老伴刘春秀念叨:“没有鬼子姜,那战士咋下饭哪?”刘春秀揶揄地抢白:“现在战士伙食标准都提高了,天天见肉,谁还稀罕你那鬼子姜?”唐启德正色反驳:“你说啥呢?那国宴都得有冷菜拼盘,战士餐桌咋能离得了小菜吃饭?刘春秀反问:“人家不会制作别的小菜,非得吃你那鬼子姜?”唐启德叹口气,颤声说:“这鬼子姜可不一样,有我这老家伙的心血啊!”继而又说:“你也看了,电视上天天报道,现在实战演练正是较劲儿的时候,没有可口的小菜调剂,战士吃得不爽口,岂不影响训练?”刘春秀不再接茬儿,唐启德低头吃饭,餐桌上的气氛凝重。

这段老唐与妻子的对话,抒发了老唐关心部队建设,关怀战士成长,关注部队战斗力的情怀。唐启德由喜欢腌制“鬼子姜”,关心战士生活一日三餐到关注部队提高战斗力,这是把一位离职老兵的情趣上升到情操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趣到情感的转化,正是作品的思想升华,灵魂所在。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军人情感生成的战斗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李国选简介:

烀熟的土豆怎么拌好吃,烀熟的土豆怎么吃(1)

原沈阳军区联勤部退休军官,军衔大校。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近60年,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随笔集《先行集》《先行续集》《滴禾集》《军旅笔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