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红茶的茶汤色
红茶喝得是“香气”,而这个茶气,就来自萎凋。正如前文所述的红茶制作过程,茶叶要先经过物理萎凋以减少水分,然后在高温环境中启动化学反应,开始化学萎凋的过程。化学萎凋会让茶叶中的糖苷(糖与萜烯的化合物)因湿度增加而发生质变,糖与萜烯会逐渐分开,从而使红茶中萜烯的香气更加浓郁。这种制造“茶香”的手法,同样适用于乌龙茶的制作。
另外,有经验的茶师会尽量避开雨天采茶,因为雨水会让茶菁的水分过多,导致萎凋不顺利,无法保证茶叶的质量。萎凋就像红茶制作过程中“画龙点睛”的神来一“点”,萎凋时的气候、室内的温度,以及操作的时机,都会对红茶的质量有影响,想要制造出香气馥郁的红茶,必须要注意萎凋的程序。当然,红茶的制作过程中,不光萎凋存在化学变化,发酵的过程也有化学反应的参与,而且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正是红茶变“红”的原因。
红茶的那一抹红严格意义上来说,红茶变红的过程并非在发酵时独立完成,而是在之前揉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茶叶由于受到外力不断的挤压搓揉,导致纤维被切断,茶叶组织受到破坏,里面的儿茶素和氧化酵素(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就暴露了出来,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在氧化酵素的作用下,儿茶素变了橘黄色的茶黄素(theaflavin),经过持续氧化反应,变成了红色的茶红素(thearubigins)。得益于这道氧化反应,一开始翠绿的茶菁最终变成了红铜色的茶叶。
虽然说氧化反应是红茶变红的关键,但“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发酵时间太长对茶叶也有害无益。发酵时间越长,茶汤颜色就会越深,但香气却会减弱;同理,发酵时间越短,茶汤色泽越浅,但能保留比较多的香气。另外,发酵时间过长,由于儿茶素持续氧化的关系,茶叶最终会变成黑色,泡出来的茶汤虽然浓艳,但香气也损失殆尽,这样的红茶好不好,也因人而异了。
早期的中国茶叶市场
好红茶要好耐心绿茶品得是味道、乌龙喝得是仪式、红茶闻得是香气。红茶要泡出茶汤红润、香气馥郁的效果,与制造时间、温度、湿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红茶,不仅茶叶品种要精挑细选,对于空间和时间条件的拿捏更为讲究。红茶好不好,可以从三个角度评价,首先,外观一目了然。用白色的瓷杯冲泡红茶,如果在茶杯边缘形成一圈被称为“黄金环(golden ring)”的金色圆环,就证明是好茶;其次,口味回甘。好的红茶喝下后,口中会留有余香,细品之下还有回甘,回味无穷;最后,香气馥郁。红茶讲究香气,对着茶汤细嗅热气,有一种苹果似的果香,就证明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