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源网络©️
这种复杂的愁绪,将会缠绕他的一生。他无时无刻想做宋王朝的子民,也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土。可惜,南宋王朝只偏安江南一隅。要么远离宋廷,在故土在金的统治下做一个亡国奴;要么远离故土,在宋王朝为官。
也正是如此,辛弃疾穷尽自己的一生,都在努力推动南宋王朝发兵北上,将金兵驱逐出自己的故土。
只是可惜,他的梦想这一生注定是无法实现了。
蛾眉曾有人妒尽管以身犯险立下了大功,既证明了自己效力南宋朝廷,收复河山的志向,又证明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辛弃疾也还是没能获得与自己才干相称的工作,依旧只是担任文书工作。
1161年,金国君主完颜亮统领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时,志在直取南宋都城临安。
金兵来势汹汹,宋军在强劲的攻势下,本就积贫积弱已久的宋军节节败退,连扬州都被金人侵吞。
幸而金人的后方,不仅有遍地开花的抗金农民起义,还有王室内部的同室操戈。完颜亮的宗室兄弟完颜雍,借着留守后方的机会称帝造反。完颜亮腹背受敌,为求速战速决,变得急躁冒进。宋军抓住机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金军士兵死伤无数,可完颜亮还要下令继续进攻,士兵忍无可忍,直接在军中发起动乱,把他*了。
图|图源网络©️
一场来势汹汹的入侵,南宋王朝本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可不曾想危机竟然自发消解。这场意外的惊喜让宋高宗大为高兴,以为自己受神灵庇佑。
金人内乱,自顾不暇,便派使者来议和。本来,宋朝此时处于主动,是个好机会,但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生性的软弱早已深入骨髓,竟然主动给金人献媚。不仅同意了对方的所有条件,还把金朝的主力完好地送了出去。
本来此前完颜亮决意打破和议,大肆南侵时,已经使宋高宗放弃幻想,准备倚重主战派,没想到阴差阳错,金人腆着脸来求和后,他又再次看到了妥协、苟且偷安的希望。
宋高宗为代表的南宋朝廷,对苟安的执着,极大地影响了南宋的政治环境。
在完颜亮南侵失败之后,高宗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孝宗,自己到德寿宫颐养天年。孝宗与高宗大为不同,他有志于恢复旧山河,刚登基便为岳飞平反、礼遇张浚。岳飞和张浚都是主战派的主力。无奈高宗虽已经退居幕后,却依然不断在他耳边灌输着议和的好处,告诫他:“对他们来说是胜败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存亡问题”。
孝宗继位后,在1163到1164年两年间,马上发起了北伐,史称“隆兴北伐”。高宗知道后,竟然每天都雇几百人,抬着自己的行李,大张旗鼓地站在殿门外,说要随时准备跑路。这种行为相当于在讽刺孝宗:像你这样不好好议和,金兵迟早要攻进都城把我们灭亡。历史上,大部分把极力主张议和的秦桧称之为奸臣。其实,秦桧只不过是在忠实执行高宗的意图。可以说,宋高宗是名副其实的“奸帝”。
图:隆兴北伐|图源网络©️
无奈,南宋的军事劣势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宋朝建立时就带着积贫积弱的先天基因。即使如孝宗有锐意收复失地的志向,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就使南宋的军事实力上升到与马背上的金人相当的水平。隆兴北伐,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尽管孝宗启用了部分主战派,但整个南宋朝廷造就沦为了主和派的天下。北伐失利,又迫于父亲和主和派的压力,孝宗也只能选择议和,把夺回的失地重新屈辱地归还金国。高宗甚至还告诫他,要恭恭敬敬地招待金国使者。
本来就凋零的主战派,很多又被贬职,或者离世。南宋离收复中原的目标越来越遥远。当然,辛弃疾的梦想也只能越来越虚无缥缈。
但命运似乎有意捉弄。辛弃疾在文职的工作上庸庸碌碌数年,又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他被任命为建康府的通判。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南宋的重镇,也是辛弃疾首次在南宋春风得意的地方。它的地位仅次于国都,不仅是南宋的经济枢纽,还是军事重地,水路、陆路交通在此交汇。建康一失,东南的整个南宋朝廷也将覆亡。
通判一职,刚好负责辅助知府掌管士兵、百姓、粮食、户口、赋税等等多方面事务,既像一个管理地方的副职,又能起到监察作用。辛弃疾似乎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这还不是叫辛弃疾最为激动的地方。两年后,孝宗皇帝召辛弃疾入朝,谈论收复中原的要略。
辛弃疾见机会来了,便把一直以来的军事见解倾囊相告。他就事论事,直指核心,南北两势力的形势、各地区的人才情况,他信手拈来,在孝宗的面前,更是在自己面前,描绘了一张无比宏大的蓝图。紧接着,他又把自己的见解,写成《九议》、《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等文章,呈上朝廷,详尽论述了金国是可以战胜的,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展现他本人在军事方面的精彩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