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建设期间,除去技术上施工的难度,来自于外界的影响也使得整体工程进度一波三折。
1959-1961年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工程开工不久便面临着被迫停工的局面。工人精简,工程下马,经费被压缩到每年不超3000万,只够日常开销的维持。后来经*总理特批,大桥工程才得以继续招工、购买设备。南京市也为生活物资供应提供了全力的保障。
再难也要坚持
到了1964年9月,大桥工程又遇到了秋汛洪水带来的严重危机,5号和4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摆动。大桥面临着全部推倒重来的巨大危险,靠着建桥工人在洪水中连续抢险近两个月,最终才使大桥转危为安。
2年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开展,大桥建设更是受到波及。建桥职工分为两派展开内斗,工地陷于瘫痪。最终是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派部队进驻工地调解两派矛盾并参与施工,最终使得建设工程得以继续。
开国上将 许世友
在大桥建成之前,每天都约有上千名南京市民在工地现场参加义务劳动,建设热情高涨。也正是在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下,历经艰难的南京长江大桥最终于1968年12月公路、铁路双线通车后,宣告正式完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建成后的大桥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使得原来火车依靠轮渡过江的时间从1.5小时缩短为2分钟。
为了考验大桥的承载能力,许世友司令亲率118辆坦克从南京花旗营至北桥头堡,一字排开检压南京长江大桥。坦克每辆间隔50米,整个车队延绵10公里,成为了大桥建成以来最壮观的一幕。
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