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的新生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开始自力更生的一个典范。这座大桥还为中国人创造了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了一把。
对于南京市民来说,这座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桥的影响则要更加细致贴切。
1968年9月30日,当第一列火车通车时,5万余人挤上大桥,甚至桥下的路上树上都是围观的群众。同年12月28日,公路桥通车时,南京城万人空巷。数十万人涌上桥头,据说仅仅是庆祝时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万人空巷看大桥
大桥的形象在之后的几年不断出现在政治宣传的海报中,在茶杯上、铅笔上、鞋子上、镜子上、香烟上、自行车上都有图印,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和南京的城市名片。南京老一辈市民的名字里往往出现“长江”和“大桥”,就是这份热爱的具象化体现。
大桥作业本
但是改革开放后,大桥开始显得不堪重负了。2002年之后,大桥进入了长期超负荷的运转状态,远超设计承载能力的3倍之多。
当然是因为车多了
但管理部门不敢封桥维修,因为公路桥一旦封闭10分钟,将会造成南京市区的交通瘫痪,封闭1小时以上将直接影响江苏全省的交通网络。在风雨不断的侵袭和材料老化之下,大桥在十年间集中维修了12次,小补小修更是不计其数。
大桥要是罢工
江苏人民不答应,安徽人民也不答应
(可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