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是,宋真宗赵恒妃子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为争夺皇后之位,刘妃让宫女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李妃刚出世的孩子,还要将孩子勒死。宫女不忍,把孩子送给八贤王抚养。真宗认为李妃生下妖孽,将其打入冷宫,刘妃升位中宫。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妃儿子不久夭折。真宗无嗣,就立八贤王之子也就是李妃儿子为太子,并由刘妃抚养。
太子一直把刘妃当作生母。刘妃为绝后患,进谗言让真宗赐死李妃。内侍们设法救出李妃,送到陈州生活。
多年后,太子即位,是为仁宗。李妃在陈州巧遇在此放粮赈灾的包拯,高声喊冤。
包拯经过侦讯,使得沉冤昭雪,真相大白。仁宗李妃母子相认,从此在皇宫安享母慈子孝的天伦之乐。
而历史的真相虽非戏中如此荒诞不经,却是更加曲折离奇。
刘妃是四川人,出身寒微,身世不明,早年流落街头拨鼓卖艺,嫁给同乡银匠龚美。龚美后来到东京谋求发展,因打造银器手艺出众,得到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赏识。龚美为图富贵,就把刘妃转让给赵恒。
身为王爷的赵恒与卖艺女子交往,被父皇太宗视为大逆不道,折损皇家颜面。不久,太宗就强令赵恒将刘妃赶出王府。
但赵恒一直对刘妃旧情不忘。十年后,赵恒即位,将刘妃接入宫内。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底,真宗又突破重重阻力,强立已经43岁的刘妃为皇后。
李妃是宫女出身,比刘妃小十八岁。在刘妃刚入宫时,被指派给其做侍女。
有次真宗去刘妃处过夜,李妃被指定侍寝,遂怀上身孕,生下赵祯。
刘妃肚子一直不争气,就把李妃之子据为己有,养为己子。
鉴于当时李妃是刘妃房内侍女的身份,以当时的政治眼光而言,此举并无太过不妥。且李妃地位低下,对刘妃的夺子行为丝毫不敢声张,遑论去争夺皇后之位。所以刘妃根本无需费尽心机去搞狸猫换太子巧取那一套,直接豪夺拿来就是。
赵祯后来成为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遂被立为太子,在真宗去世后登基即位,是为仁宗。刘妃升级为刘太后,按照真宗遗诏临朝称制,代替仁宗处理军国重事。
这期间,李妃一直不敢与已是天子的儿子相认。可怜的仁宗尽管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却生而不知其母。
明道元年(1032),46岁的李妃去世。刘太后本想按照宫女的规格将其草草发丧,后经吕夷简的劝说,用一品大臣的高级礼仪厚葬,并穿皇太后礼服入殓。吕夷简还特意交代治丧官员在棺内装满水银,确保李妃遗体能够长期保存。
毕竟以刘太后和吕夷简的政治修为,都知道纸包不住火,仁宗总有一天会知道身世真相。到那时,刘太后家族及其所重用之人必然要面临仁宗的雷霆之怒,朝堂之上势必掀起滔天巨浪。
明道二年(1033)三月,65岁的刘太后去世。
四月,仁宗经叔叔燕王即《清平乐》剧中的八大王赵元俨和父皇宠妃杨妃之口,才知道李妃是其生母。
得知真相的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追尊李妃为皇太后。
当时有传言说李妃是被刘太后所害。重新改棺安葬时,仁宗发现母亲因为水银的保护,面容完好,“玉色如生”,且着皇太后冠服,才叹道“人言其可信哉”。
几天后,仁宗虽将刘太后生前重用的吕夷简等人全部贬官赶出京城,但并没有继续无情打击;对刘太后族人亦是不予追究,反而更加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