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是指登哪座山,登高杜甫登的是哪座山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7 13:51:34

杜甫,千古诗圣,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他在世时,经历了盛唐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中反映了不少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怀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被称为诗史。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结束了四年,但是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离开草堂到达夔门。那时他的人生,已经走入老年,生活依旧贫苦,身体也愈发不好。

杜甫登高是指登哪座山,登高杜甫登的是哪座山(1)

他于秋日登上白帝城,面对秋江萧瑟,百感交集,于是就有了这篇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因此,《登高》被后人赞为: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精光万丈,系旷代之作。

登高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那么,为什么诗人不用“落叶”,而是要用“落木”呢?

用“落木”更为深沉

诗忌俗字,说到“叶”,常使人感觉到绿意和生机,想到枝繁叶茂。单一的“木”字,则给人一种秋天的萧条感觉。

杜甫登高是指登哪座山,登高杜甫登的是哪座山(2)

王勃曾经写下过一首秋景五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虽说也是在讲萧瑟,但黄叶一词好像就不如落木来得深沉。

相比落叶萧萧,显然落木萧萧更加沉重,这也符合诗人的意境。诗人听猿啼,看飞鸟,仰望落叶之窸窣,俯瞰大江东去。既壮阔又萧瑟,引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一整首诗歌的情绪是自然而然,又沉郁悲怆的。所以,也只有落木萧萧,才能更加反应诗歌的情绪。

用“落木”古已有之

用木来化用叶,古已有之。屈原曾在《九歌》中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曹丕也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之后,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也将落叶写作落木: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杜甫登高是指登哪座山,登高杜甫登的是哪座山(3)

树木、树叶、树枝,在诗人眼里,都可以用木来代指。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在形象思维中,木和叶的语感相差会大很多。

很多诗人都用木叶来描述秋景,譬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不但是描写秋风吹树木,也在表示落叶纷飞。

“木”这个词语,还会让人联想到颜色,那种深褐色的深重,而“叶”却容易让人联想到青绿般的颜色。很显然,在本诗中,沉郁的色彩更加合适。

用落木是为了平仄

有歌手说,为了押韵,作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还是现代的白话文写作呢,更别提古代对韵脚平仄非常讲究的古诗了。将登高用七律的平仄来考察一下,可以看出这是属于仄起入韵的格式。

杜甫登高是指登哪座山,登高杜甫登的是哪座山(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