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之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维持了仅仅百日的维新变法失败了,但这次变法的影响就像谭嗣同的那抹鲜血,很刺眼。
维新变法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之前效果不错的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次内部的改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甲午战争惨败,所有的积累和自信转瞬间就灰飞烟灭,巨额的赔款使得清王朝的财政崩溃了。
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清政府都陷入了绝境。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复原
公车上书在这个内外交困的时候,康有为为代表的文人开始了公车上书。
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本质上是有不同的,康有为的革新是表面上的革新,实际在内心里,康有为是一个保守派。康有为和李鸿章的心意相通,就是通过变法来维持清王朝的统治,在康有为的心里,清王朝是中国强大的前提。
康有为的能力远远不如曾、左、李三位,但是他是如何击败了李鸿章的呢?
▲《公车上*》书影
靠的是时势。
慈禧太后借着甲午战争,取得了一次对李鸿章的卑劣胜利。她利用了国家的失败和耻辱维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甲午战争之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实际上划清了界限。这个时候,慈禧需要一个新的代言人来代替李鸿章。
一生何求光绪皇帝出场了。光绪是一个对改革很有热情的年轻人,和父亲不一样,他愿意为强大付出代价,满怀热情,但是他不知道,他的这份热情,只换来了慈禧太后的利用。
▲光绪皇帝剧照
康有为的口才很好,侃侃而谈,言之有物,光绪很快的被他打动,决心变法。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李鸿章也动摇了,不再顽固地阻止变法。在日本的一枪不仅打在了李鸿章的身上,更是打在了他的心里。一想到自己苦心经营洋务运动换来的是旅顺和威海卫的不战而逃,原本表面和气的老佛爷在背后也捅了自己一刀,一想到这些,李鸿章真的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