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最大的成就,叶圣陶资料全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8 12:07:40

“妈妈,为什么以前的人不学语文?”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妈妈疑惑地反问道:“谁说不用学语文?你别想找借口不写作业。”

小女孩说:“可是,我看民国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上语文课呀!”

确实,小女孩说得没错,语文这一说法,或者说这一门课,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才有的。

清朝土崩瓦解之前,儒家思想和宋明理学是朝廷公认的正统思想,学子们为了能够金榜题名,从小便苦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章。

1905年,随着科举制的废除,西式学堂的兴起,学习四书五经的人越来越少了,并逐渐被国文课和国语课代替。时至今日,台湾省仍沿用国语课这一说法。

后来,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教育家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着手准备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被迫终止。

1949年,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向当时的华北政府教育部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如今,我们语文课本封面上的 “语文”两字就是叶圣陶写的。

叶圣陶,曾写出《稻草人》《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的文学家、教育家,他是如何从一名小学教员蜕变为中国“语文”学科的奠基者?又是如何凭借着一幅书法抱得美人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叶圣陶最大的成就,叶圣陶资料全部(1)

1894年秋,苏州吴县的叶家喜得一子,取名叶绍钧。

长大后,叶绍钧把叶姓和自己的笔名“圣陶”合二为一,改成了叶圣陶。

父亲叶钟济是职业的账房先生,为一位吴姓的大户人家管收田租。叶钟济为人实诚,仁慈友善,旁人对他的评价颇高。

叶家祖上曾是大富人家,靠着开猪行和丝绸店赚了许多财富,买下了悬桥巷,后来,因为太平军攻克苏州,叶家被洗劫一空,从此家道中落。

叶钟济一直希望能够光复祖业,可谈何容易,为了生计奔波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精力。为此,叶钟济一直把希望放在了儿子叶圣陶身上。

叶圣陶的性格与父亲相似,从小敦厚老实,为人聪明,与同龄的小孩相比,显得稍微安静。不过,叶圣陶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坐得住,学得下去。

当其他小孩在“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世界玩得不亦乐乎时,叶圣陶总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捧着书本学习。

得益于此,1907年,叶圣陶顺利考入草桥中学。期间,因为家里经济越发困难,叶圣陶几次想要辍学,去打工赚钱帮助父亲减轻负担。

叶圣陶最大的成就,叶圣陶资料全部(2)

叶钟济告诉儿子,还有2年马上就毕业了,如果这时候不继续读下去,那就半途而废了。而且,没有文凭,想要谋份好的差事并不容易。

当时,随着科举制的废除,新的选拔人才标准孕育而生,根据规定,学校人才之的资格大致是小学和中学毕业对应的是廪生或秀才,高等学堂的毕业生对应举人,大学毕业生对应的是进士。

这意味着,只要叶圣陶熬到毕业,拿到中学毕业文凭,那么他就可以谋得一份差事,甚至可以到国外留学。这也是叶钟济反对儿子中途辍学的重要原因。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叶圣陶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异,叶圣陶得到草桥中学袁校长的推荐下,成为苏州言子庙小学任教员,每月的俸禄是二十枚银元。

叶圣陶最大的成就,叶圣陶资料全部(3)

虽然从生活的角度而言,叶圣陶是不幸的,但从亲情的角度看,有这样一位父亲,无疑是幸运的。

对于这份工作,叶圣陶非常的珍惜,他并不像多数人一样,把工作当作谋生的工作,相反,他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全部投入到教学之中

从苏州言子庙小学开始,叶圣陶爱上了教育这份工作。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一直为之努力,并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写下壮丽的诗篇。

叶圣陶最大的成就,叶圣陶资料全部(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