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
- 天即迷信的自然定律,万物因果,亦可理解为皇权天授的“天子”形象。
- 地即自然万物,生死兴衰,所以古人常祭祀祈祷,是为行孝于地。
- 君则是儒家区分的最高统治者、人分阶级的最高地位者、礼仪制度的最终定夺者,也就是当朝统御者
- 亲是仅排第四的人伦长幼,将亲放在君之后就是有重君权而轻小爱的意思,所谓“君父”,即先认君主后认父。
- 师之一道为儒家教义极重视的思想,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且传道授业解惑于学生,所以将老师放在了和生父母一样重要的位置,甚至古代父母见到子侄的老师也得尊敬的叫一声先生。
君权的愚昧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有着封建味道的孝本就不明不白,与我们认知的孝顺父母不同,古代是先孝君王,再孝师尊,后孝父母。
为什么说阎孝国身上有带控制欲的孝呢?答案就在于他对陈少白的态度:因封建思想违背老师,又因封建思想不能伤害老师,所以才转化为了控制老师。
阎孝国从一开始就打算控制住陈少白,而不是伤害他,甚至是伤害他身边的好友。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五常,然而最初的五常仅仅是三德——“仁义礼”。
他不伤及无辜,是为了“仁”;他言行举止尊敬陈少白,是为了“礼”;忠于君王是为了“义”。所以阎孝国就是一个被儒家思想控制了行为的人,他遵循儒家三德要对恩师陈少白行孝行,只能不停地控制陈少白。从抓他、威胁他,甚至在最后打掉陈少白的眼镜去*“孙文”,都是为了控制他,就像他所说——不要给我捣乱。
拥有传统儒家思想的阎孝国
阎孝国的悲剧在阎孝国的世界里,充斥着“孝”乃“天经地义”,君即父等道理,忠君与孝顺让他身不由己,这是一种被选择的行为。当忠君与孝师这两个理念相矛盾的时候,就不得不奉旨而违背老师,这对他那样带有儒家思想的人是非常残酷的。
影片中阎孝国作为反派,最后死在老师陈少白手中,但他并不是一个恶人,他只是封建清廷控制的一个悲剧人物罢了。无论是古代的不平等“愚忠”、“愚孝”,都是导致阎孝国悲剧人生的导火索。
阎孝国身为晚清将军的无奈
如果阎孝国能有更多的自主性,理解孙文的理念并沟通,如果他能放下心中二元对立的忠孝矛盾,从中寻找两者共存的状态,未必不能改变自己的结局。
他身为将军,权职通天,却这么草率鲁莽的择其一而舍其一,这就是错误的做法。那时的清廷已经在尝试做出改变,他为什么不能作为新思想的掌舵者,正确的引导主流意识向新意识转变?民间这么多人支持的思想他却一杆打死,这就是愚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