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地理位置,两个“天堂”的中点。制图/ Paprika
因为地处要冲,改朝换代的战乱令乌镇饱受冲击;但也因其地位重要,每一次衰落后又迅速新生。水乡的发展模式很简单,无非是以河道为纽带,形成临水的河街,继而出现纵深的巷弄。聚落格局因水而形,人们的视线也随街巷蜿蜒而旋转、压抑、舒缓。生长于斯的乌镇人受水乡的生活美学影响,木心说自己的文字不追求反常和奇特,“每个写作者都该是这样的”。
▲ 廊棚和桥。供图/ 乌镇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摄影/ 方托马斯
共性之外也有个性,比如乌镇特有的水阁。水阁形制类似西南地区的吊脚楼,房屋一部分出挑水上,用水方便,还可以停泊小船,好像别墅一楼的停车库。生活于水阁,人与水的关系便更亲密了。
▲ 西栅水阁。供图/ 乌镇
今日乌镇的风貌是明清时期的,这也是江南的黄金时代。当时,全国丝绸多仰仗太湖流域的出产,乌镇的茧行、丝行、绸行、布行极多,还有贩卖桑叶和桑秧的,各种形态的丝绸产品在这里集散,产业分工与商品化的趋势已颇具“资本主义萌芽”的色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要,乌镇最繁盛时镇上有典当行13家,可见经济生活渗透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