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竹之诗画
竹子的秀雅清淡之美和“本固”“性直”“心空”“节贞”之品格,深受历代诗人推崇,并以竹自况,以竹明志,直抒胸中块垒。在歌咏树木诗章中,以咏竹诗为最多,《绿竹神气》一书收集历代咏竹诗文万余首,为咏梅咏松等所不能比拟的。
在咏竹诗中,有描述新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有表达虚心“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薛涛),有颂扬气节“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邓拓),有礼赞坚韧“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有表示友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有直抒胸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有显示超逸“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挢)。方志敏烈士以竹为题写下“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竹之高风亮节,潜移默化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精神风貌。
竹既激发诗人灵感,亦成为画家表达对象。苏东坡《枯木竹石图》笔墨雄健,墨气深厚,郑板挢一生爱竹咏竹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禅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笔下的竹,诗、书、画三绝,是中华艺术瑰宝。
图片来源:网络
竹之园林
猗猗绿竹、玉立亭亭,深受造园家青睐,著名美学家陈从周把竹、芭蕉、书法推为江南园林三宝。南方盛产竹子,利用竹材建造竹宫、竹亭、竹轩、竹廊、竹篱等竹建筑。种植竹子,或孤植片植,或行植丛植,以求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表现手法或“移竹当窗”“结茅竹里”,或“曲径通幽”“竹坞寻幽”,或在粉墙前植一丛或两丛小竹,立石笋数片,呈现一幅竹石小品,或与漏窗门洞构成景框,展示一帧清淡墨竹图。今天,人们从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顺德清暉园、成都锦城公园,仍可从中读出竹园林的经典。
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突破一角一景、一园一境,而转向竹种园、竹子公园、竹类观赏胜地,转向郊外竹海和竹海森林公园,欣赏大面积竹林的大气磅礡。美不单存在于人工的精致小巧,更在于大自然本身的粗犷大气。蜀南竹海、安吉竹海、莫干山竹海、井冈山竹海、九华山竹海和赤水、武夷山、咸宁、桃江等竹海森林公园已成为旅游的热点,游人如织。面对竹海,看碧波荡漾,听竹涛呼啸,闻竹香沉沉,岂不壮哉美哉!
图片来源:网络
竹之游艺
民间游艺活动中,如爬竿、打秋千、抖空竹、放风筝、骑竹马、竹马灯、竹马戏、游大龙、挑幡、竹竿舞、吞竹等,桩桩件件,与竹相关。
空竹原由民间鞭旋陀螺演化为不落地旋转的弄斗,叫“空竹”。在城市的公园广场,抖空竹很是流行,动作不断创新,难度不断提高,令人耳目一新。结合杂技、舞蹈、音乐等元素,推出的《俏花旦》,登上春晚舞台,空竹被玩到极致。
竹竿舞又称打柴舞,在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十分盛行。舞时在平地上平行放置两根竹竿作垫架,其上横放4-5对竹竿作跳杠,伴随一定节奏,舞者在垫架上躲避竹竿开合击打的同时,跳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当舞者巧妙躲过横放的竹竿,拍击竹竿的人会齐呼,“嘿,阿嘿!”气氛欢快热烈。
挑幡是选用一根十米长的粗壮结实毛竹竿,毛竹竿加工后装饰彩灯、宝塔、铜铃、宝幡以及宝幡上绣褒颂之词。在热烈的锣鼓声中,表演者时而把幡竿扛肩,时而脚踢,时而头顶,时而牙咬,甚至用鼻托住幡竿,动作惊险,惊心动魄。1996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赞誉福建建瓯挑幡为“天下第一,绝无仅有”的绝技,1998年建瓯挑幡正式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列入《基尼斯大全》。(作者:苏祖荣)
作者简介
苏祖荣 林业高级工程师,福建省林职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森林文化研究,著有《森林美学概论》《森林文化学简论》《森林哲学散论》,主编《森林文化研究》《森林与文化》《林业谚语浅释》《竹乡旅游资源开发》,参与撰写《生态文明学》《森林与人类》《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福建树木文化》《现代文明经济研究》等,在国内相关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张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