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宝可以切成两半,而比较小的宝宝,可以纵向切成四份。但是不建议横切切割葡萄,因为这样切开的颗粒依然较大,容易造成窒息。
根据中国妇幼营养学分会的建议,7-12月龄每天水果的量是25-100g。对于刚刚添加辅食的宝宝,每天可以吃10-20g水果泥。
一勺桃泥或者一个葡萄的量差不多是10g左右
随着宝宝辅食量的增加,每天可以吃到25-50g水果了▼
5根切成手指大小的梨条,重量在50g左右
到了宝宝10-12月龄的时候,每天的水果量可以达到50-100g了。(半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者梨的可食部大约是100g)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水果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1-2岁:50-150g/天;2-3岁:100-200g/天;4-5岁:150-250g/天。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重量都是可食部,也就是说去掉果皮、籽剩余能吃的部分。
需要我们注意的,由于宝宝的胃容量较小,不建议在餐前半个小时内给宝宝吃水果,会影响进餐的量。而且水果酸酸甜甜很好吃,也很容易一次吃过量,也就没心情再吃正餐了。
如果水果和正餐一起吃,建议在进餐量差不多的时候,再端水果上桌,这样既能吃到适量的水果,又不会影响其他食物种类的摄入。
但是不建议在正餐吃的已经很撑的情况下再让孩子吃水果了,这样也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腹胀等不适。
关于水果的一些争议1.生吃水果,宝宝会拉肚子
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担心生吃宝宝不好消化,容易拉肚子,所以在吃之前一定要蒸一下,或者是热水泡一下。
实际上,对于已经满足辅食添加条件的宝宝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消化水果的能力,只要你处理成合适的性状,就不用担心消化问题了。
而且,水果加热后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但是对于那些吃它本身就不是为了补充维生素C的水果来说,煮熟再吃也完全没问题。比如苹果、梨、桃子这些水果,每100g中仅仅含有1-5mg的维生素C,即便损失了也不用觉得可惜。
可是像猕猴桃、草莓这种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你要是再弄熟给宝宝吃,就真心浪费了。况且这些水果煮熟之后也丧失了原本的美味啊。另外,水果加热后酸味会增加,也可能导致宝宝不喜欢这种酸酸的味道。
2.寒性水果伤胃,热性水果上火
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水果是寒性的,比如西瓜、梨、葡萄,吃多了容易拉肚子,甚至还伤胃;而某某水果是热性的,比如荔枝、龙眼、榴莲,吃太多又会上火。
实际上,宝宝吃了某种水果拉肚子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水果受到了病菌的感染。
比如西瓜含水量和糖分都比较高,如果存放不当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很多人还觉得西瓜不用吃皮,因此不做任何清洁便直接切开。结果瓜皮上的细菌被带入瓜瓤中,也会导致宝宝拉肚子。
可见,宝宝吃了西瓜后拉肚子,不是所谓的“寒”,而是吃进去了病菌。
第二种:对某种水果过敏或者不耐受。
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果糖不耐受,如果果糖含量太多的水果摄入过多,导致果糖无法消化分解,进入肠道内也会引起腹痛、腹泻。容易引起果糖不耐受的水果包括:西瓜、桃、梨、樱桃、芒果、葡萄等。
第三种:某种含有较高膳食纤维的水果摄入过多。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引起大便变稀。比如梨、桃、杏、火龙果、猕猴桃、梅子等。可见,如果宝宝便秘了,可以考虑这些水果。(注意!这里可没有包含香蕉)
那荔枝、龙眼、榴莲又为什么会引起“上火”的症状呢?
所谓上火只不过是某个部位的炎症罢了。而吃了水果上火症状一般是口腔溃疡、牙龈肿胀。
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这些水果是“热性”的,而是由于它们含糖量都比较高,而且肉质又比较容易塞在牙缝里面,如果吃完后没注意清洁牙齿,这些糖分就成了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导致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口腔的炎症,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胀。
西瓜的含糖量也很高,如果不注意清洁牙齿,也会出现类似“上火”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西瓜会拉肚子,而有些人反而会“上火”的原因了。
另外,如果对某种水果过敏,也会被误以为是上火了,比如上面说到的香蕉、樱桃会引起口腔过敏综合征。
可见,水果并没有所谓的“寒性”、“热性”之分,想要避免这些不愉快的症状,在吃之前一定要注意彻底清洗干净,就算是去皮吃的水果,比如西瓜、香蕉、梨等,也要清洗干净果皮后再处理,以免细菌沾染到果肉。
孩子也要做好手部卫生。在吃完水果后,注意清洁牙齿,如果牙缝中有残存的果渣,也要用牙线彻底清理干净。
3.催熟的水果会让宝宝性早熟?
一说的反季水果就会想到被催熟,会使用大量的植物激素,因此担心宝宝吃了会导致性早熟。
其实,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性早熟是吃某种食物吃出来(不过吃的太多造成超重和肥胖确实会导致性早熟)。而所谓的植物激素通常是促进水果成熟的乙烯,自然成熟的水果本身也会释放。
只是由于自然成熟的水果不易于保存和运输,容易破相影响售卖。所以很多水果会在成熟前摘下,运输到目的地后再使用乙烯将其催熟,比如海南运到北方的香蕉和芒果。
乙烯能够催熟水果,并不代表能“催熟”孩子们,毕竟植物激素与人类的雌激素在化学结构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人体根本不认识它啊。
唠叨了这么多,现在汇总一下:
1.可以放心给孩子吃草莓,少量的果蔬农残对健康没影响,吃之前清水洗一洗即可。
2.宝宝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后即可尝试各种水果。
3.每次吃一种水果,观察2-3天。从少到多,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
4.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将水果做成不同性状:细腻的泥状(6月龄)、粗糙的泥状(7月龄)、软的水果块/条(8-9月龄)、硬的水果块/条(10-12月龄)。
5.每天水果要适量。(7-12月龄:25-100g/天,1-2岁:50-150g/天;2-3岁:100-200g/天;4-5岁:150-250g/天)。
6.吃水果的时间随意,上午、下午、晚上、和正餐一起吃、两餐之间吃都可以。
7.水果生吃熟吃主要看品种以及你和娃的心情。
8.水果没有所谓“寒性”、“热性”之分,主要吃的方法要对。
9.没有证据表明催熟的水果会让孩子性早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