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绝世天才诸葛亮。在草庐中,诸葛亮对刘备纵论天下形势,最终提出了震铄古今的《隆中对》。在这篇对策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足鼎立,横跨荆益”的战略构想。
具体实施是,首先要取得荆州,东联孙权,然后向西占据益州,实现荆益一体,对抗曹操。之后,若天下有变,则兵分两路。刘备带领益州之众出秦川,关羽带荆州之众出中原,则天下可定。
刘备听完《隆中对》后,顿时感到茅塞顿开。之前刘备从未有人帮他制定战略方案,因此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遇到了诸葛亮,刘备才真正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向什么方向努力。最终,事实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实现了横跨荆益的构想。之后,刘备带领益州之众攻陷汉中,兵窥凉州;关羽带领荆州之众北伐,水淹于禁七军,围困襄阳,从而威震华夏。
可以说,如果不是东吴在关羽身后捅了一刀,《隆中对》的构想就要实现了。因为在当时,曹操都准备迁出许昌,以躲避关羽的锋芒。
然而随着蜀国“复兴汉室”事业的失败,很多人开始对《隆中对》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隆中对》并不能为刘备带来天下。刘备分益州、荆州之兵进取中原,造成兵力分散,不符合集中优势兵力的要求,因此很难击溃强大的魏国。
虽然后世对《隆中对》非议颇多,但是这个对策的实操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蜀汉灭亡后1400多年,《隆中对》仍能指导一个流寇割据一方,并在西蜀成就帝业。这个流寇便是张献忠。
明朝时,《三国演义》已经在中国广泛流行,无论是沈阳的努尔哈赤,还是内地的李自成、张献忠,都热衷于以《三国演义》为兵法。1643年,张献忠从河南一直*到湖北,他手下的谋士建议他效仿诸葛武侯的《隆中对》,占据荆州和四川,从而称霸一方。